永远的新娘
字体: 16 + -

美景丽人

    9月27日  晴:上午9时许,列车驶进沈阳站。



    按原定计划,我俩下车中转,准备换乘当晚进京的火车走。出站后,先去售票处。由于当天购票,只能买到无座号票。



    随后,我俩步入市区闲逛,觉着没啥意思,就去北陵公园游玩。



    进园后,顺着公路往前走,左边是旱冰场,右边是不规则分布的人工湖……陵墓比较大,光门楼、庙宇就五、六座,陵前是高高城墙围成的陵园。其中埋葬的,是清朝入主中原前的几代王、后,因位于沈阳北而得名。



    我俩顺着城墙上的“跑马道”走了一圈,下来后,在城墙上合照一张留影,这也是游北陵唯一的纪念。



    傍晚,登上160次快车向北京进发。或许是临近国庆吧,车上旅客拥挤不堪。车运行好多站后,才空出一个座位来。让英淑先坐了。我想个了招,把随身携带的旅行袋放到屁股底下,权当座位,头靠在妻的腿上。



    我俩和周围的几位旅客闲聊了会儿,夜渐深了,就迷迷瞪瞪的睡着了。等快到目的地时,我站起身,活动活动酸胀的脖子,这才发现:在我这100多斤重压下,旅行袋都裂开线了。恰巧英淑上衣兜里有个别针,把开线处别上了。



    



    9月28日  晴:晨六时许,我俩到了祖国心脏——首都北京。



    因我们在沈阳临时换乘,没有直接见到大哥。经过一番周折,上午9时,我们终于和哥哥汇合了。有了大哥这个好向导,我俩就放心了。大哥领我们乘坐了两路公共汽车,又打听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他们营另一个连队的驻地。这个连的指导员在连部(活动板房)接待了我们三人,并专为我俩在新建的大礼堂后找了间房子住。室内有10平米的样子,放着一张双人床。



    此地,属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所辖,是北京科技界集中的地界。乘公交两站远,就能到清华大学。相对数千里外的新房而言,这才是我俩真正的洞房啊,尽管只是暂住了几宿: 在此,我从男孩变成了男人,她从女孩变成了女人——说来难以置信,因为夫妻这点事,我俩在沈阳北陵还吵一架呢。当时她跟我说:在外地这几天,咱俩先“不到一起”,行吗?我一听就火了:“我一共婚假没几天,你还叫我做和尚?你要反悔了,咱回去就离婚!只要你不怕让人家知道了笑掉大牙……最后,还是新娘依了新郎 。我想:她还是怕我性子急好冲动,真的做出格的事吧?事毕,我也觉得自己有点猴急,不知咋地会那么不冷静?真不该这样对待新娘子。过后,没好意思再提这事。    



    当我们回到花江市家后,媳妇遇到同样刚刚结婚的女伴,那人对她说:第一次与爱人做完那事,都不好意思出来见公公婆婆……英淑把这话转述给我,我这回占理了:咋样,还是我的决定对吧!在外地没人处,把这事解决了,省得回到家人多眼杂,多别扭啊?我亲爱的新娘不吱声了。



    



    同日下午。略事休息后,我俩随同大哥一起去游颐和园。



    三人随着游园的人群,走进院内,往湖的右边走,到了著名的“长廊”。廊中画着各种题材的人物和山水壁画,都栩栩如生……到长廊尽头,就看到了慈禧当年为海军修建的,那艘永远也开不动的石舫。我俩还一同登了上去,发现整个船体都是石块堆砌成的。当走出一段路再回头看:风吹动湖水拍打着船头,还真像一只出航的船呢!



    观完石舫,我们又沿着湖畔,来到延伸到湖中的南湖阁——它当时已被开辟为饭店,只能从外面看看当年的建筑遗迹了。此处游人很少,不像湖的北面那么热闹。湖的面积挺大,据说步行绕湖,得需要一天时间!看看英淑的小体格,还是作罢。



    从南湖阁回来,经过七孔石桥(桥两头的栏杆上是数十个百姿千态的小石狮),行不多远,湖岸边站着一头石牛,面冲湖水,象是要下水的样子……还得以见到慈禧避暑的亭台楼阁,都依山而建逐层向上:有的已修缮一新,有的仍保留着原状,风吹雨淋,油漆已脱落,露出黑黄的颜色来。我俩在一个楼阁间的平地上合了张彩照。



    游园中,遇见不少外宾和港澳归国观光的同胞,他们打扮比较另类,啥样的都有。特别是那些日本妇女,穿着旧时皇后的衣服,戴着凤冠,连连拍照,乐得嘎嘎的,在楼阁外都能听得到。也算叫人开了眼界。



    



    打从今天起,我的生活场景是这样的:白天观赏美景神怡,夜里枕边丽人情醉。可谓快哉乐哉,神仙下凡也不换!



    



    9月29日  晴:今天的行程是去故宫。



    经过午门等三重朱红色大门,我们进入了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里是明清时上朝的地方,修得堂高宇深,摆设金碧辉煌,龙的图案多,使人感慨:当年皇权“神圣不可侵犯”。



    英淑一脸崇敬的样子。大哥平静如常,因为他并非初次来。我惊叹有加:以后给学生们讲“故宫”这一课,不用只停留在教科书上了。



    三大殿左边的偏殿,被开辟成“中国历代文物展览馆”,时间从战国到明清,文物材质为铁制、石制和陶制的。三人走马观花的看了看,也没能记住啥。



    忽然,我见大哥和英淑抢着去购票。原来参观钟表馆、珍宝馆得凭票。两个馆的展品:主要是外国人送给清朝皇帝的五花八门的钟,可惜都没有开动,只能看看它们漂亮的外壳;还有金银、玉石和珍珠、玛瑙、翡翠等,全是平时根本见不到的,弄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穿过三大殿后,我们顺着中轴线,依次参观了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尔后又看到了储秀宫、长春宫等,这些都保留了当年后妃们起居的情形,连光绪举行婚礼的场面,都历历在目……遗憾的是仅能隔着窗户瞧瞧。



    从后妃们住的宫殿走出来,便走进了皇帝的御花园。这里有假山怪石、花坛盆景,有绿树青竹、清清泉涌……同其他地方格局不同。



    游完所有开放的殿堂,三人从后门步出故宫博物院。此时,英淑的兴致还蛮高的,她问:“大哥,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大哥说:“那咱们就去景山和北海公园转转吧。”



    景山是人工堆砌成的,土取自北海中的湖内。一举两得,足见古人的智慧。假山不高,我们很快就登上去了,在最高处的亭阁,俯瞰整个故宫的建筑,栉次鳞比,在宽宽的护城河护卫下,显得格外美丽,在景山的后坡上,相传有崇祯皇帝吊死之处,可惜年深日久,当年的歪脖树早已不知去向,后来重新栽了棵小树代替。



    我对英淑说:你看,这里的果树上果实累累,没有人去碰它,在别处这是不可想象的。大哥说:你要是动了,就会有人出来制止的。我想也许是吧?



    走下景山,顺大街走了不远,就来到北海公园。我们先登上白塔山,来到白塔脚下。白塔挺粗实的,不象我原来想的那样。从白塔下来,行至湖边。先与大家一同乘坐轮渡到湖对岸,又租了一条小船玩。开始,他二人都不会划,我把船划离了岸边。不久,他俩就都学会了,反倒把我这个“师傅”甩到了一旁。



    荡啊荡,我们绕着湖划了一大圈,用了两个小时,看看天色不早了,才划到岸边,还觉着没过瘾呢。



    玩了一天,有些疲累也饿了。晚餐在一家小饭馆吃的,名字没记住,但这家的蛋炒饭特别好吃,咸淡、火候、色泽掌握恰到好处,我一盘下肚,感觉没太吃饱,想再点一盘。被大哥阻止了:“换家饭店再点吧,别叫人家笑话咱东北人太能吃。”往前走走,进另一家饭店,同样点蛋炒饭,却难寻刚才吃到的口味了。



    



    9月30日 晴:游定陵地下宫殿。



    从临时驻地换乘两路公交车,来到了北京郊外的十三陵特区游玩。车进入特区地界,公路从一座门楼中间穿过,接着又看到,旁边不远处有座白色的石牌坊;过了一段路,映入眼帘的是:站立在路两旁的石马、石像、石骆驼和石人(文人、武士),保存的比较完好。到了定陵,先看展出的陪葬文物,尔后才进入陵墓内观看。墓内有些象现代的防空洞,只是结构不同,全是用石块互相拼接、堆砌而成的。室内蛮宽敞,称为地下宫殿名副其实。



    共有三个大殿:中殿和左右两个偏殿。其中的几扇大门,据解说员介绍:都是由整块的石头雕刻而成的,重达几十吨。英淑悄悄对我说:当时是用什么起重工具把它弄下来的?我摇摇头……



    据文献资料记载,这个陵墓是明万历皇帝生前为自己建造的,耗资八百万两白银,耗时三十年,用去了当时国家两年的财政收入。我对英淑耳语:真是劳民伤财呀!



    从地宫上来,大家共同观看了一部记录片,是介绍定陵当年发掘情况的。



    影片告诉人们:要完整无损的发掘出一座古墓来,绝非易事,需耗费相当的人力和物力。



    从定陵回到北京城内,大哥提议:今天找个好点饭店,我请你俩好好吃一顿。走了几家饭店,最后选定了一家川菜馆。大哥点了四道菜,其中有鱼香肉丝、川锅底等,口味都是辣的。花费十几元人民币吧。



    实在讲,吃得都有点撑,因为怕剩下白白浪费呀。



    



    10月1日  多云:登八达岭。



    万里长城——中国最著名的代建筑,多少人渴望一览你巍巍雄姿,留下倩影!



    恰逢国庆节,我终于借旅行结婚之机,实现多年夙愿:到八达岭游览。而且还是和我的新娘子、亲哥哥一起……



    中午12点,我们乘坐旅游列车到达八达岭。赶上假日休息,车上那叫一个“挤”呀,都快没处下脚了。



    列车经过的这段铁路,由我国著名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是京张铁路的一部分,特点地势高峻、隧道颇多……



    下车后,随着观光的人流步行有一公里远,就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走进城门,往右一拐,拾级而上,就到了第一个烽火台。在这里长城向两侧的山上蜿蜒伸展,犹如两条巨龙分别爬向两座大山。



    我们选定左侧的一段长城,此段坡度陡、游人相对少。三人兴致勃勃的往上攀着,平缓处可以小跑着前进,更多的地段则需要扶着城墙或是护栏攀登。几乎没有休息,我们一鼓作气登上了最高处的烽火台。放眼望去:啊,群峰巍峨,何等壮观,真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呀!



    长城依着山势伸向望不见的远方,由于雾气太大,看不到它和天边白云相接的情形了……



    午间在长城上休息。大哥象变戏法式的,拿出一只烧鸡来。原来是出发时,一个小战士送给我们的。怪不得,一路上,总见大哥背着一看着挺沉的包呢。当时不解,想问问,忍住了。没想到,在关键时刻,它竟会成为三人的“战备口粮”:因为到长城顶上,你有钱也买不到食品的。



    我们坐在长城墙砖上,手撕烧鸡,分而食之。有生以来,还没有吃到过这么香的鸡肉——前提是,着实饥肠辘辘了。



    几天来连续远足,我已经感觉疲劳,然而这回登长城竟一点也没感觉出来:总想着登上长城最高处,饱览壮丽景致了。



    最值得一说的是新娘子,她体质本来较弱,加上数日奔波,我担心她会登不上去的,谁想这是多余的:她不仅登上了长城最高处,而且始终没有被我落在后面。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因为有了“精神支柱”。  



    从八达岭最高处下来,我分别同哥哥、英淑,以长城为背景合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