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妖传
字体: 16 +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变局(上)

    对于屈突诠造反自立的消息,各方势力都表现出相当的自信,以为只有自己是明白人,其他人都是盲人瞎马。当然也有一些疑惑,但这些疑惑,都被再观望一番的意见所淹没。为什么屈突诠带的四万多骑兵队形拉的这么开?为什么后队押运粮草的部队貌似不止一万?

    我们再来说说东西突厥的分界线,大家可以拿后世的情况来形成概念,西突厥可以理解为新疆,东突厥可以理解为内外蒙古,他们之间的接壤范围十分庞大,双方都在边境线上挖沟,挖了许久,也就完成了六成多,主要道路都挖断以桥相连。

    但是挖沟的行为,没有涉及甘州,为什么呢?甘州往东修有大批永久性工事,往北是巨大的沙漠地区,往南是高耸的祁连山主脉,这里基本上就是西突厥东进的极限了,还需要挖什么沟?再说这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转站,破坏了交通可怎么做买卖。

    以前的西突厥南面,就是玄奘一行曾去过的肃州,西州,玉门关,大泽,都被突厥人一网而尽。李世民夺得东突厥其实并没占什么便宜,只是拿商路周围的陇右,换取了好几倍的无人区,只不过宣传上强势些罢了。关内的人民,觉得失了小地盘换了大地盘,当然觉得胜了。

    如果没有屈突诠闹这么一出,西突厥根本不会对甘州有兴趣,因为同样地理位置的肃州,也是北面大沙漠南面祁连山,甘州肃州之间还是戈壁,守好了肃州谁也翻不起浪。现在可不同了,屈突诠卷了西海州兰州的近五万骑兵,去打甘州,这样的机会还去哪里找?

    只要双方在城下开战,或者把骑兵都排好,西突厥以八百门野战投石车开路,可大量杀伤其骑兵,随后投石车改为攻甘州,肃州集结的骑兵去尾随溃兵杀入大唐腹地,会发生什么?无心道人认为,关键在于屈突诠的部队出现在甘州城下的数量。

    又到了夜幕降临,西海州的城门悄悄打开,最后一支部队带着最后一点金银细软离开了。屈突诠执政期间,一直大量向民间借贷,偿还方式就是盐,每年以官方半价的盐去偿还债务。大家都知道这盐海是跑不了的,所以最后累积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又过了一天,后队经过鄯州到达凉州,这里是甘州之南最后一座军事堡垒,是进入大唐腹地的必经之地,留有骑兵一万。凉州的守将胆小怕事,听闻叛军经过,十分配合,最后,奉送上全部战马,使叛军升级为纯骑兵部队,而推车运输的活,就落在凉州士兵的身上。

    第三日,在甘州城外,甘州骑兵只留了五千人,剩下的两万开出城去,负责哨探的西突厥斥候赶忙回报。将军们的意见很统一,不要打草惊蛇,过了一会儿,似乎远处有轰隆隆的雷声了,大家想,是不是屈突诠的大队来了,于是让野战投石车队列队准备向前推进。

    很快,从小在马上长大的突厥人觉得不对劲了,判断出是骑兵大队逼近,怎么回事,虽说昨夜往前推进了十里,离着边境还有十几里路,怎么会有大队骑兵?唐军从莎珊波斯引进了马镫,突厥也早已普及,都知道即将面临骑兵的箭雨,只好放弃野战投石车,掉头逃窜。

    肃州城里的将军紧急向无心道人求援,可凡人的事神仙哪能直接插手,还想做红孩儿不成?只能倾其所有,派出唯一的一万骑兵,去压制唐军,重要的是烧毁野战投石车。突厥人本来就厉害,加上唐军箭枝耗得差不多了,一万人赶得两万人往回直窜。

    看到唐军没有理睬投石车,突厥骑兵便上来浇火油,准备烧毁这些高科技,谁知天空又是一阵阵的箭雨,唐军又回来了,突厥骑兵自信满满的认为,不要说一敌二了,一敌三也没问题。可怎么源源不断?待到看见屈突诠的古怪旗帜,才知道,五万骑兵杀到,快跑吧。

    肃州城的突厥将军站在城头一看,己方大败,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骑兵,这还得了?赶紧收拾,撤吧。肃州城被洗劫一空,随后交给了甘州守将,这算是对李世民最后一次回报吧。

    屈突诠押着几个俘虏,让他们演示了拆装野战投石车的步骤,就下令拆掉完好的六百多门投石车,让部队分散携带,又原路回撤,在甘州城南三十里处,大部队集结修整,不利的消息是,粮食只够吃四天,经不起折腾了。

    修整半日后,队伍沿着张掖河,插向沙漠深处,他们的目的地,居然是东突厥。有惊无险地找到了张掖河的终点居延海,饮食问题,草料问题,一扫而空。屈突诠就在这里进行了野战投石车的拆装训练,同时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不是造反,是计谋。

    士兵们得知原来是计策,抢了突厥的高科技,还光复了肃州,大家的睡眠质量都提高了不少,人和马都红光满面的。话说在西海州留下的几个暗桩,听说肃州大捷,便放了天使,交给他一封信。这人聪明得紧,立马把这场谋划说成是自己的,并马上动身回长安面圣。他心里还在想,那西军大老粗,哪知什么计策,可不能让他抢了功。

    藏人闻听肃州突厥骑兵不堪一击,一战损失近一半,逃回伊州不敢出来了,就有些迟疑,若是占了西海州却挡不住屈突诠,岂不是作茧自缚?于是逼近了州城却不敢入。

    屈突诠目前聚了多少骑兵?西海州的五万,加上兰州的七千,再加步兵升级的一万五千,虽有微小损耗,与肃州一战还补了一些,总兵力为七万骑兵,一千八百伤兵。他在居延海养精蓄锐,完全有能力占领安北都护府。

    李世民长期喝稀粥,看起来脸色很不好,倒是这场诅咒,把他膨胀的好战之心磨灭了不少,给人的感觉,更加冷静,更加深不可测。他手里拿着屈突诠的密信,一下一下地拍着茶几,良久,才开口,“国师以为把东突厥封与他是利还是弊?”

    “陛下,这个问题还是请徐公来答吧。”殿内就他们君臣三人,也就不那么严肃,李世民懒懒的点点头,看向徐茂公,“禀陛下,从政治角度来说,当然不合适,从后勤角度则正好相反。我军为了维系东突厥的安定,派出了十万骑兵,每年军饷和运输费用,都是惊天数字,而他们的作用并不明显。”

    李世民做了个继续的动作,徐茂公接着说,“东突厥部落众多,与我族又格格不入,这种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无法同化。所以显得处处都是敌人,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扶持其中一个部落来管理,而扶持的这个部落日子久了又会反叛,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

    “那关于诅咒的事怎么办?”袁天罡回答,“屈突诠是想要甘州和西海州,又觉得实力不足,禁不起藏人西天神大唐的轮番打击,而且任何两方敌人夹击,他就无力回天。所以才远遁东突厥,求一线生机。”

    “所以我们不许他自立,而给他封王,再给他留两万骑兵,把东突厥的八万骑兵换防至兰州和西海州,对他提出的条件就是拿回陛下祖上遗骨,免得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