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妖传
字体: 16 + -

第四十二章 火焰山(上)

    惹了事,就不能再大摇大摆了,悟空充当了空中警戒工具,这次看到长长的商队自东向西缓行,两侧有来回巡视的哨骑,都着正规制式铠甲,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只步兵夹在其间。这是?武装商队?

    心痒难耐,悟空变了一个黑汉子,吹一阵沙尘,悄悄进了队伍,经过打听核实,这支巨型商队是一支工匠队伍,人数约两万人,他们带着大唐的许多材料,远赴波斯。其间夹杂的步兵约八千人,游击骑兵约三千人,看来这都是唐王的宝贝啊。

    悟空不动声色报告了情况,哪知玄奘说知晓此事,把几个徒弟唬得一愣一愣的。原来,就在二十余年前,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胸中有大乾坤的隋炀帝,意欲与波斯国主,互相高规格共享技术资源,在东亚西亚各雄霸百世。隋炀帝即位当年,就开始恢复与西域的交往。他派遣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波斯也遣使随李昱入隋进贡方物。隋炀帝见对方文明程度也很高,决定与之共享技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计划刚刚展开,很快受到战乱的影响,双方的交往又停顿下来,直至隋朝灭亡。

    大家听得很过瘾,悟能问道,“那波斯有些什么技艺值得如此兴师动众?”玄奘道,“具体不知,但去交流的工匠都说深受启发,比如修建宫殿,他们是许多小组同时做,最后拼装,速度比我们快许多。”于是停下来休息,让悟空再打探。

    悟空再打探的结果更吓人,那一队后面还有一队,人数差不多。要想走这条路恐怕不现实,最终大家决定,不从西州南部走,直接往北从西州北与庭州之间穿过,由于大军的关注点都在匠人大队,此时从这穿过应该很安全。

    特意拖拖拉拉等了个阴云密布的夜晚,取经一行成功穿过危险地域,一直走到中午,才停下来。悟净本是虫身,受不得这高温,一会就去喝水,把存的水耗了个七七八八。师徒都有些受不了,却见路边大约一里之外有个挺大的村落,玄奘道,“悟空,快去看看是人是妖,不要打杀,回来答话再说。”

    悟空过去一看,并无妖气,倒是他自己,吓得村人到处求救,大胆的拿起弩箭噼里啪啦乱射一通,悟空只好逃回。“师父,没妖怪,那村民把我当妖怪,乱打一通,弟子深记师父教诲,不生气不动怒,逃回来,不曾说一句狠话。”

    玄奘点头,“好,记得为师的话就好。你再变个人样,去田间打探一番,村里是不能去了。”悟空便又去田间,虽在春季却无人耕种,总算不负所托,遇到个捡柴火的,查明了情况,“师父,此间叫做火焰山,春夏秋季都是这般炎热。为了赚取香火,此间有一位铁扇仙,每年冬季用芭蕉扇灭火,并保佑冬季所种,无论瓜果麦黍,尽皆丰收。”

    说罢见悟净又去喝水,赶紧拦住,交给悟能。才又接着说,“此间百姓,但凡信奉铁扇仙,凭借冬季一季收入,一年都过得还不错。而且她还保护信徒,不被军队官府欺压,真在这定居比普通百姓过得还强。”

    悟能点头道,“可不是,你们没在农家待过,这冬季蔬菜价格可要翻翻,新鲜的更贵,此地靠着西州,庭州两大军州,一季新鲜冬菜,自然能过一年。”

    玄奘皱起了眉,“这不是妖,是仙该怎么处理?悟空先扶着你三师弟,看看悟能怎么说。”悟能摇摇头,“要不我变个庄户人去他洞里看看,要是和我们三个徒儿谁认识就好办点。”玄奘点点头,“那你去吧,你做事师父放心。”

    过了不一会儿,悟能回来了,手里拿着一片荷叶,里面有一些梅子干,说要是热的不行吃点梅,也就能撑着离开了。玄奘问,“是那仙人说的?”悟能低头道,“门口一群女守卫,叫我们回头,且等冬天火灭了来。”悟空大笑,“那岂不是还要等九个月。”

    师徒正在发愁,悟能又搭了一句,“要是认识牛魔王就好了,这仙人是他原配。”结果悟空大叫一声,“成了。”遂添油加醋说自己和牛家多么多么亲密,再大的事到这么铁的哥们面前,都不叫事。玄奘大喜,拍了拍悟净的肩,悟净直接倒下。

    悟空进洞的时候,铁扇公主正在烦恼,见到悟空,吃了一惊,“你是何人?为何通报是老五?赚我开门意欲何为?”悟空连忙止住周围拿长矛的女卫士,“此间因由一言难尽,我说一句话,嫂嫂自己判断。”铁扇仙拿出了扇子,“说。”

    “万琥丹。”

    铁扇仙让备上酒席,屏退左右,“叔叔找到办法没?”

    悟空摇摇头,“嫂嫂,你叫大哥回来吧,我打听到,老君制这丹,确实能救好侄儿,但会让其依赖于另一种丹药,一种老君独门丹药。”

    铁扇仙垂泪道,“老君终究还是不信我们,要把孩儿困在他手里。”

    悟空道,“还有另一条路,就得和大哥一起商议了。”

    “你还信不过嫂嫂?”铁扇仙生气地站起。

    “不是不是,这件事关乎侄儿性命,甚至关乎大哥大嫂全家的安危,一定得寻个万全之地,仔细商议。此间有女兵,山下有土地,洞府有虫蝇,门外有香客,嫂嫂敢说万无一失吗?”

    铁扇仙点点头,“我这就叫人去叫你大哥回来。”

    悟空又道,“我现在的身份是老七,一个取经队伍成员,嫂嫂到时莫要说破,我们一行就在山下,可有甚地方能容身,且有水有食?”

    “这个还真有,山下有一处山洞,乃是我拘禁天雨之处。这火焰山脚要是常常受雨,一冷一热,岂不迸裂,还如何耕种?所以三季的雨水全被我拘在那洞,冬天再放出来滋养土地。你们暂且住在那,食物我叫人奉上,不过只有馒头,无菜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