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妖传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金蝉子

    每个朝代,都有那么一些伟大的人,为了崇高的目标在奋斗,而在他人看来却不可理喻。归结原因,就是这人生不逢时,若是日心说的拥护者晚生一二百年,还是不是异端、还会不会成为全人类的敌人?

    金蝉子就是这种人,固执己见,和全世界拧着。

    如来之所以做了小乘佛教之首,就是因为原来宣扬的大乘佛教,有很多观点脱离了现实,变成了幻想。大小乘的冲突焦点就是教众的精准定义。大乘认为,只要有心向佛,任何人,哪怕贩夫走卒,甚至待死的死囚,都能成为教徒,都能修行证果。而小乘佛教,只以剃度僧众为限,其他的人,都是无知众生,对于僧众,需严格约束,对于众生,有缘者渡之,有难者扶之,有作恶者除之,相对大乘而言,其不用纠结在“拯救恶人”的麻烦里,自身的修炼成果远胜大乘。

    拿个现代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考大学,这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岭,也许并不一定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但是这种经历一定是一种财富。可是如果你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立志让每一个学生都考上正经大学,是不是有些夸张?不如现实些,让爱学的学生都考上正经大学,让爱学且聪明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对不对,大乘与小乘的区别就在于此。

    如来有十大弟子,他们各有一样专长,其中大弟子以智慧天赋出色,总能悟出师尊的禅意,最得如来喜爱。二弟子就是金蝉子,他相貌凶煞以神通见长,学习神通的速度远胜其他弟子,也正因为这样,他的佛性跟不上,越练越暴躁,生出了戾气。最后如来不得已,废去了其神通,失去神通的金蝉子却如醍醐灌顶,开始专修佛理。

    修佛理的金蝉子貌似这方面的潜力极大,他一日千里后来居上,连十大弟子中擅长辨理的那位也被他打败了,他终于没有了解惑的良师,只得求教如来。如来不见他,让他换换思维再来,可他偏不听。终于在如来讲经的大会上,公开指责质疑小乘佛法,直至如来拂袖离去。

    任何党内叛徒都没有好下场,精神出轨也一样。借着一次伏妖行动,金蝉子试图感化大妖的行为,被升华成了勾结妖孽,图谋不轨。然而这种类似于莫须有的罪名,最大处罚不过是囚禁一处,面壁五百年,这哪能让那金蝉子消停?正巧大乘佛教有一次大行动,让某神仙自愿堕入凡间,受五百年的红尘之苦。

    并以失去神通失去记忆的人道之身,求取真经,拯救世间一切苦难凡人,这是大乘佛教第一次向世人宣扬自己,是取代道教推行佛教的一场革命,无论最后有没有结果,这一次的行动,可谓开天辟地以来最为功德无量的一场盛事。

    如来在人选问题上加了一道门槛,即如若取得真经,感化世人,主此事者直接取得大圆满,立地成佛。(这里说明一下,小乘佛教里,一个时间一个空间只有一位佛,其接班人即未来佛。取西经封佛的承诺,指的是大乘佛教里的佛,大乘的佛多如过江之鲫。如来有双重身份,既是小乘教的教主,又是大乘教的左护法,既能以大乘职封赏亦可小乘职封赏,视远近亲疏而定。)而如若取经失败,则永革仙路,永堕轮回。

    这一下也没人抢了,tmd,这不是逗人玩吗?先堕入凡间,失去神通失去之前记忆,这种情况下去取经?会不会饿死?还要步行十几年,怎么去?万一半道死一次,一轮回又得从头来。看似五百年期限,实际上基本不可能完成。惩罚又重,取经失败就永堕轮回,哪有人会答应!事实上如此苛刻的条件,正是为金蝉子打造,你不是要拯救世间一切苦难吗?好,去取经吧。

    当年金蝉子堕入轮回,他入的人道,和那哥仨不同,人道起点高,每一世的转生都会忘却前世,忘得很彻底。就好像我们说的宿命,每一世,金蝉子都有着不同的背景,但到了后来,都成为远近闻名的善人,不是沽名钓誉那种伪善,而是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大善。要说这金蝉子,绝非浪得虚名之辈,能够把佛祖逼到这个份上,世间还有第二人吗,他居然在完全忘却前世的前提下,找到了轮回转生的规律。

    这个规律就是舍生和救赎,他记不起前世总结过什么经验了,但每当他看到佛祖割肉饲鹰取得大圆满的故事,就会瞬间明白了这四字规律,不巧的是,每一世,他都见到了讲述这故事的经书。所以,即使出身背景不同,他每一次转生都走在同一条路上。

    佛祖割肉的故事这里简单描述一下,就是佛祖还是凡人时,位居国主,享尽荣华,天上有两个古佛考验他,变作一鸽一鹰,鹰追鸽至国主面前,国主保护鸽子,与鹰达成协议,割自己身上与鸽子等重的肉,以换取鸽子的性命。于是割呀割,割得快挂了也不够分量,只好爬进天平,正好等重,于是取得大圆满成佛。

    金蝉子就是这么牛掰,他失去神通失去强大体魄,以一个弱不禁风的肉身,修炼着他的大圆满--“被活活吃掉”,理由是他的基础远比佛祖凡人时好,多年前就曾证阿罗汉果,又经每一世轮回的大善行,若被饥饿怪物活吃,会发生什么?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所谓人生之不得意者十之八九,即使如巨富如权贵,他们就满意了吗?往往遗憾比常人还多得多,他们只不过拿其他很多东西,换取了一种,显得很突出而已。比如巨富,他也许付出了亲情,健康,忠诚,承担了朋友的嫉恨,强盗的贼心,同行的暗害以及亲戚的敲诈,还不得不做些违心的事,如果付出这么多还得不到一点钱财,还有天理吗。

    金蝉子每一世为人,都行善积德,即使山贼对他也是绕道而行;这怎么完成自己的目标呢?他游走在人间,每一世都无疾而终,死前总是周围跪满了百姓,哎。直到第四次转生,他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走,不知过了多少寒暑,山野遇到野兽也是难免的,可野兽感知更敏锐,见到他的猛兽总是对视一番就掉头走开,想被吃掉谈何容易。

    走到了一个大河边,叫做流沙河,终于一个妖怪张开了大口,那妖怪修炼多年,感知怎能不如野兽,只可惜他入了饿鬼道,贪婪之心难以控制,于是他吃掉了金蝉子,吃得只剩下一个骷髅头,吃得金蝉子心花怒放。

    果然如金蝉子所料,这一次得到的远比上几世多,这功德过于庞大,和如来成佛的那一次有得一比,而弥留之际,灵魂离体的瞬间,他又坚定地抵住了诱惑,再次轮回。转生以后,金蝉子居然记得前世的种种,他成功地破解了人道必须忘却前世,避免累世修炼过于逆天的自然规则,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找到合适的强大妖魔,被他吃,把佛祖割肉饲鹰的故事一遍遍地重复,看看最后会出现什么。

    前面说了,人生之不得意者十之八九,金蝉子再也没有遇到合适的妖怪,直到观音出现,这次西行取经的壮举,就落在了金蝉子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