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幽符引
字体: 16 + -

第一章 者家有子名也

    华夏某历史悠久的小城,这城有多悠久呢,大概是见证过了华夏五分之三的历程吧。



    



    小城文化底蕴深厚,千年以降的文化传承使得城民多是谦和温恭之人,即使是乡野农户也是淳朴善良,多有古人遗风却少有陋习。者也的父母在小城作了一辈子的教师,桃李天下,口碑俱佳。所谓虎父无犬子,者也从小就成为邻居家口中的隔壁“小明”,是大家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者也父亲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一辈子小地方小学校的语文老师。母亲则是南方嫁过来的女子,温柔和蔼从不与人争执,是贤妻良母的典范。者也自小便被者父灌输先做人再做学问的思想,懂事很早又极有主意,这也是造成其自作主张的高中辍学自修后学识却比之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丝毫不差的严重“偏科”的尴尬局面。



    



    者也,姓者名也。



    



    者这个姓很少见,者也的名字是他爷爷给取的,取自之乎者也的者也,是希望者也在当今浮华的社会中不要忘本,能把华夏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便给他取名者也。



    



    这里要说一下者也的爷爷者振华。



    



    者振华是清末生人,十四岁便考取秀才头衔,放榜的时候被当地的县太爷誉为国之栋梁,假以时日必定飞黄腾达,还说若是多几个者振华,必能挽救大清朝大厦将倾之局面,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惜老天没给者振华机会,没几天清朝便灭亡了,那个信誓旦旦的县太爷也在时局变迁中再无音讯,之后者振华随着乱世沉浮本以为此生就此虚度,忽然间取清朝而代之的民国要组织一批有志有才之士远赴海外求学,为日后治国安邦储备人才,听闻者振华是十里八乡出名的年轻才子便找到了他,如此一来者振华又开始了他八年的海外生活,也完美的避开了华夏最黑暗的那段时光。



    



    者振华是个眼光深远的人,在海外时便看透国外那一套资本主义的光鲜外表下的肮脏面目,心中倍感厌恶。回国后,虽然祖国打退外敌却依旧战火连天,内战不断,多年漂泊沉浮的人生又让他深感疲惫,这才黯然选择埋没才华,隐居在家乡这座千年古城。



    



    再后来大局初定,华夏百废待兴,者振华虽然没有再度出仕,但介于当时千疮百孔的文明古国实在不忍坐视不理,为当时的当地政府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和政策,他是名声在外的留洋才子,故而大多数建议也都被试行采纳,事实也证明者振华的声誉名副其实,为当地民生作出很大的贡献,同时也让他在当地的声望提升到了顶点。



    



    者家世代居住在此,向来一脉单传,香火不旺,虽然不是当地枝繁叶茂的名门望族,但架不住家族历史悠久,族谱掂一掂怎么也得有二斤重。如果不是者也,恐怕者家还会继续无名而又古老的传承下去。



    



    者家族谱往上翻能到明朝时期,也许历史会更加久远一些,但已无据可考。者家历代干什么的都有,士农工商都占全了,也出过富商大官儿一类的大人物,在兴衰起落之中循环往复。从者也爷爷的爷爷开始经商,当时主要经营与书籍有关的生意,鼎盛时甚至在全国各地都有书铺和数家印刷厂,也是那时候者家才有家底攒下不少的孤本古本书籍当做传家宝。



    



    后来者也的曾祖父也就是者振华的爹算是当地名声不错的地主老财,在者振华出国后独自一人是了无牵挂,又适逢乱世不忍邻里乡亲受苦,便散尽家财帮助乡亲共渡难关,只余一间书铺留给者振华继承,这间书铺就叫“之乎者也”。



    



    再说回者振华,在其声望最高的时候,偏偏又赶上那动荡的十年。那场错误彻底绝了者振华最后一点心思,打那之后者振华重新经营起书铺维持家用,同时潜心学问,偏好传统文化中的孔孟之道,谈吐最喜以之、乎、者、也修饰,却雅而不酸,颇有大家之风。



    



    而者也的爹者清风受新文化新思潮的冲击,励志为国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投身于祖国当时薄弱的教育事业中去了,也是在那时候认识的者也的母亲,一位北上求学的温婉女子。



    



    是的没错,两人是师生恋。不过年龄相差不大,但在当时那个时代,两人的身份才是最大的障碍。



    



    经过一番既不轰轰烈烈也不可歌可泣但颇为曲折的为爱斗争之后,结果当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然哪里来的者也。托二人情深意切,感情真挚的福,也托小城人人和善,民俗开明的福,最后还要托者也自己的福,这才让老爹者清风成功斗败最大的障碍,一切曲折路上的绊脚石,老爹的老爹者振华。其中一半儿功劳还要归于刚出生的者也,一半儿则归于霸王硬上弓了者清风的者母。



    



    一切就像温馨的老套的爱情故事,对于思想顽固的老人,能够打败他们的只有家庭新添的那一根“香火”独苗。当老人把粉雕玉琢的小者也抱在怀里时,褶皱的老脸就像绽放的菊花一般不停地呵呵傻笑,问什么都说好,一切的刁难自然消散。



    



    至于者清风,在那个月明星稀的春宵一刻甚至连眼都没敢睁开,除了遗传自老爷子者振华的固执让他从始至终守护爱情之外,基本没屁用。



    



    以至于后来的者也用这个嘲笑过他老爹无数次,每次都是以者父夺路而逃告终,而当初的始作俑者者母在某次意外“漏嘴”之后,就一直作壁上观,乐在其中。



    



    而者振华在抛开芥蒂之后,也渐渐接纳了者母的存在,并且发现这位江南女子确实是位德孝的好儿媳,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管是家庭琐事还是大是大非,事事没得挑。而且者母的家教教养也相当对者振华的胃口,是个大家闺秀式的女子。至于者清风则彻底成了者家的背锅侠,老爷子者振华将当初者清风梗着脖子撒泼绝食闹上吊那一套记在心里,视为自己儿子忤逆老子的罪证,时不时拿出来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训诫他一番,每每羞的者清风脸红脖子粗,恨不得钻回娘胎回炉再投一回胎,下辈子绝不想再给这小心眼的老子当儿子了。



    



    儿子的儿子者也却不这么想,反倒跟爷爷者振华更亲近,对者振华去芜存精过的那套“新式”的儒家观念认同度很高,深受熏陶之下奉行为立身处世之本,借此对传统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便养成一身书卷气,与者也有过接触的人都说他若是生在古代必将是一代大儒。



    



    者也从小就对现代教育的内容不感兴趣,从小学时就喜欢逃课跑到“之乎者也”书铺翻看者家祖宗传下的古代典籍,为此者清风找过老爷子者振华数次,他认为者也这个样子都是者振华传输儒家思想和者也从小过多阅读古代文献酿成的“苦果”,毕竟当今社会还是很重视那一纸文凭的,这对者也日后的发展不利。



    



    者振华平日里就看不惯自己儿子那一套“与时俱进”的生存理念,没想到自己的崽子竟然牛气哄哄的来找自己理论,口口声声说什么“大学才是生活的出路,文凭便是工作的敲门砖”,传统文化再好也不适用日新月异的新社会,者也再不好好学习数理化就要被时代抛弃了,您不能误了孩子的一生吧等等。



    



    老爷子一听就急了,跳着脚直骂,什么叫被时代抛弃?什么叫我误了孩子一生?哦!学习传统文化精粹就会被时代抛弃?没有先辈们摸索铺路,哪来的你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到底我们被时代抛弃,还是你被浮华迷了眼,没有地基就想盖大厦,我看你教书不教人才是误人子弟!



    



    当时要不是贤惠的儿媳妇拦着,老爷子都要动用那根快成古董的“家法”藤条狠狠抽这个不孝子了。



    



    被骂的狗血喷头的者清风灰溜溜的跑出老宅子,打那以后再也没敢跟老爷子提起过,可他还是不死心,眼见就要高考了,可者也还是天天泡在书铺看古籍,成绩丝毫没有起色。被逼无奈的者清风只得舍出自己这张老脸使出苦肉计,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跟者也哭诉,从抗日年间先辈的惨烈,到解放初期的贫苦,再到爹妈费劲吧啦拉扯你长这么大,直到当今社会竞争多么激烈,甚至把自己跟者母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罗曼提克史都倒出来了,比如要不是他爹者清风如何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怎么能俘获你娘的芳心云云。



    



    听的者也是哭笑不得,连连点头答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者清风这才满意的放过者也。没想到高考当天者也连考场都没给他进,表面上的理由是在书铺看书看的太晚睡过了。也不知是气的还是伤心过度的者清风当时是满脸惊愕,继而脸色一阵青红交替,最后一脸灰败的摇摇头,嘟嘟囔囔的挥袖离去:“我生的,我不生气,固执随我,固执随我……”



    



    留在原地的者也有些担忧父亲的身体,眼神求助于边上一直轻笑的母亲。者母则是一点者也的额头,笑骂说:“放心吧,你爹心大的很,没事的,过几天就好了。”



    



    者振华则表示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哪做学问都是一样的。从那以后便把“之乎者也”书铺交给者也打理,撑不着饿不死还能一直读书,者也觉得挺好。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