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不圆
字体: 16 + -

8、伊犁河谷

    如果说爷爷的堡子是我童年记忆里最珍贵的地方,那么在我青少年记忆里还有一个让我更加留恋的地方——新疆的伊犁河谷。



    新疆“三山夹两盆”,天山山脉由西向东贯穿新疆中部,除去两个盆地的沙漠,最好的地方是“积雪融化灌农庄”的天山南北了;伊犁河谷夹在天山山脉和其支脉博罗科努山脉之间,加上流经这里的伊犁河及大西洋部分暖湿气流的影响,这里便是新疆好地方中的好地方了。



    从乌鲁木齐出发沿着乌伊公路(博罗科努山脉北麓)一直向西,经过赛里木湖,向南穿过博罗科努山脉就会进入到伊犁河谷。



    进入伊犁河谷,伊犁河流淌在河谷的底部,从高山到河谷底部之间,依次是不同地质地貌的景色:荒滩、戈壁、高原、粮田和湿地,如果借用“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的话来形容这个地方,由高向低的地质地貌景色我便可总结为:五里地不同,一谷有多地。



    这里除了沙漠,基本拥有新疆各地的地质地貌景色。刚进入河谷的山间中散布着零星的毡包和牛羊,这里是牧民夏季理想的放牧场所。       



    离开山间,便是山脚下荒滩,内地人称之为戈壁滩,这是介于草原和沙漠的地质地貌地段,这些地方只能生长些耐旱的骆驼刺之类的植物,表面浮层是砂砾和土质混合物,混合物下却是土壤层,这部分地段相对河谷面积较小。



    这些地方圆几十里的地方见不到人家,偶尔能看到一些废弃的土墙围子,常常使我想起爷爷的堡子。



    这是牧民们转场时临时搭建住过的房屋或圈养牛羊的地方,有时候也会被牧民再次转场时重复利用。这些土墙围子一般建立在有土壤层的地方,山里是见不到的,这也是新疆较为简陋的房屋建筑,因为我也曾参与过这种土墙围子的建造,因此我还清晰的记得这些土墙围子的建筑方法:先是竖起四个粗树木杆子,杆子间的纵向长度比夹板略短,横向宽度比围墙厚度略宽,夹板顺着内侧粗木杆子的纵向方向放好,并用草绳将两块夹板两头捆绑上,然后将土铲入夹板内,再用提锤将土壤夯实;土壤夯实后,割断草绳,取下夯实土壤两侧夹板,并将其上移重复上述工作,直到土墙围子达到预定的高度。土墙围子建好后,在其顶部铺设木梁,覆盖柴草、泥土,一间原始的房舍就建造好了。



    离开荒滩向河谷底部走去,下面就是黄土层面了。这部分面积相对较多,也就是从这一层开始便有固定的居民了,居住的地方多半是生产建设兵团以营、连为单位的居住地,从天山山谷中流出的雪水,在这里被一道道干渠截住,引向居住地的农田、果园和菜地。



    在这一地质地貌的层面上,你还可以开始看到新疆最常见而特有的一种树木—白杨树。白杨树高大笔直,基本都可以与爷爷堡子前那两颗白杨树媲美,但爷爷对新疆的白杨树却情有独衷:记得有次在给堡子人宣传新疆的好处时说,那个(新疆)地方真是好,杨树叶子是又大又肥。肥我感觉不来,大却是比张掖及内地地区的杨树叶子都大。



    新疆的白杨树不仅躯干笔直,而且一颗颗之间、一排排之间也是笔直的,如同农垦战士集合时的队形一样笔直,这里的白杨树有围田而种的、有沿途而栽的,有顺渠而长的,还有紧挨农垦战士营房而生的;无论你走到哪里,见到白杨树你都会有一种到家的感觉,走的再远,见到白杨树,你都不会感觉到寂寞。



    在兵团营房驻地前,农场职工的房前屋后也会有一条条沟渠、毛渠从那通过,渠水清澈透亮,日夜不息,流动中泛起层层浪花,无论谁看到这清澈透亮的溪水,心中都会涌现出难以言表的愉悦和敞亮;这时侯,即便是鱼米之乡的江南水塘在我眼中也会逊色很多。



    黄土层的下面就是天然的良田,这部分地段的面积最大,约占到河谷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内地所有的蔬菜、农作物甚至水稻都能在这里种植。这里也是杨树成排,沟渠纵横,农垦职工的房舍在成排的白杨树丛林中时隐时现;这里地势较低,与黄土层面沟渠不同的是,这里沟渠多半是用来排水的,一少半是用来灌溉农田的。这里一方面是伊犁河从中贯穿而过,土壤本身并不干燥;另一方面高层黄土层面灌溉剩余的渠水也会排向这里,使得这里土壤层比别的地方土壤层都湿润许多。



    在伊犁河流经的地方,每隔三、五公里处也住着一些人家,附近的地面不像黄土层那样,对水的需求有那么多。这里很难见到纵横交错的沟渠,白杨树也不多,但沿岸柳树成荫,时常会见到一行鸭子从柳树中穿出,从河一头游向另一头,这时你会有一种置身江南水乡的感觉。也有调皮的小男孩,常常趁大人午睡疏于监管的时候,三五成群,鱼贯而入游入河内,在里面嬉戏、游玩。



    河谷最低的地方,是一片广大的湿地,湿地中间孕育出一片芦苇湖,应该有几百亩大。当春天芦苇长出一米多高的时候,是这里最热闹的地方,这里绿草茵茵,芦苇丛生,各种不知名的鸟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再走几步,就能找到孵卵的小鸟及鸟窝,要不是脚下的湿地和沼泽,你会忘情的继续前行;当夏季芦苇长到一人多高的时候,这里又会安静起来,但小伙伴却能在这里找到更为快乐的娱乐项目—捞鱼。捞鱼是在通向芦苇湖的排水沟里进行的,一人将背篓掐在沟内的下游,其余人从上游蹚水向下赶鱼,还有些小朋友拿着小木棍在草丛中拍打、搅动,一直将鱼赶到背篓前面,这时扶按背篓的小伙伴猛然提起背篓,水顺着背篓的空隙留下,背篓的底部就会剩下厚厚一层名目繁多、大小不一的野鱼,遇到太宽的沟渠,背篓两侧还还会站立些小朋友,防止野鱼从背篓两边溜走;如此反复操作,小半天就能捞起满满一桶野鱼来。



    冬季是芦苇湖收获的季节,也是芦苇湖最热闹的地方,这时芦苇湖面已结上一层厚厚的冰层,人员、车辆、牲畜都可以从上面经过。这时芦苇细的约1厘米,粗的约2-3厘米;低的2、3米,高的3、5米;每到这时,各地的人们,赶着马车、座着牛拉爬犁都会涌入芦苇湖收割芦苇,或作为一年引火做饭之物,或作为编制芦苇席子的原材料;我和同伴也割过芦苇,不同的是,我们是人力拉的是家里自制的爬犁相约而去,这其中的原由多半也是嬉戏吧了。由于一路都是冰雪地段,即便是满满的一爬犁芦苇,一个人拉起来也不费力;也有小朋友在爬犁与雪地连接处加装上铁皮,这样拉起来更快、更省力;不过自家制作的爬犁大半用过好多年了,爬犁底部都非常光滑,拉起来比加装过的爬犁也逊色不了多少。



    收割芦苇是有时间限制的,当冰雪消融,湖面解冻后,芦苇湖面又会恢复往日的寂静,这是芦苇湖收获的季节就结束了。



    收获季节的结束,将孕育着重生的日子到来。不久芦苇湖将会燃起一片大火,夜以继日,前后燃烧一个星期左右。每当这时,我和小伙伴们在夜间又多了一道可以观赏的风景。



    夜晚,随意找个地方,或在自家的房前、或屋后、或柴火堆前,只要向芦苇湖的方向望去,就会看见冲天大火在黑色的夜幕下展示着各样舞姿,或在夜空中摇曳,或向天空串动,时而从这边移向那边,时而从那边移向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