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天堂与地狱
字体: 16 + -

第1章 鬼节不诡异

    马老六抬头看了看路旁的路灯,马路两边有规律相间的路灯把眼前的这条马路照得白天一样亮,尽管橘黄色的路灯把这条马路照得很亮,但路上的行人已渐渐稀少。他很不舍地开始收拾自己的这些盗版光盘,心里还是巴望着忽然会有人来购买他的光盘,这样自己这一天就可以多赚一些,最起码可以赚来这一天的生活费。但是,这个时候的人们大多已经归宿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人过来买他的光盘,可他心里还是巴望着会有人失眠,这个时候跑过来买两份电视剧的光盘回去熬夜。最终还是没有人过来买他的光盘,他把这些光盘收拾进几个大纸箱里装上他的三轮车,开始清点这一天的收益,还算不错,从早上九点多出门到这个时候大致估摸赚了两百多钱。尽管与那些大买卖相比这两百多块钱不算什么,但对于马老六来说,也不错了。算起来他马老六做盗版光盘买卖也八年了,从两千块钱起步,每天自行车托着出去光盘出门,很快就换上了脚蹬三轮,又换上了眼下用的电动三轮车。这八年来,平日里每天盈利在两百元左右,礼拜六和礼拜天两天可以盈利一千元出头,比起出蛮力卸车赚得要多,虽然每天出出进进也很辛苦,但比起卸车要轻快多了。再过些日子自己的驾照下来之后,换上一辆二手面包车,可以跑得远一些,也就可以每天多赚一些,这样就可以在补贴家用的同时有些剩余。这八年来,他马老六的盗版光盘生意做的还算安稳,不涉黄,警察不找麻烦,虽然有时文化局会查,但经常来马老六这儿拿电视剧看的几个城管队员会提前告知消息,也就省去了被文化局查抄的危险。再这样安安稳稳地做上几年这个买卖,手头上多少也会有个十万二十万的积蓄了。



    老话说得真的没错,闹处求财,静处养性。尽管他马老六不怎么喜欢热闹,但是,为了生活他还是像很多人一样从那个偏远的小村子来到这个城市,起初也像很多人一样靠一身力气火车汽车卸煤卸碳干了两年多,由于货场层层转包卸车费层层扒皮,每天一身臭汗不干,糟蹋得整个人浑身比非洲人还要黑,痰吐出来跟和了墨水的泥浆一样,尽管这样,一个月也赚不了三千两千的辛苦钱。马老六这样琢磨着单凭出蛮力流臭汗是无法满足家庭贴补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最底层的包公头去了一个叫洋货市场的地方。



    自打马老六来到这个城市,洋货市场花花绿绿的传说一直被身旁的工友说得天花乱坠,但自己一直没有去过这个叫洋货市场的地方。严格说来,马老六所在的这个物流货场离这个城市还很远,大约有三十里的路程,只是这个专门流转煤炭的物流货场属于这个城市管辖,工友们很自我安慰地向别人介绍时说自己在这个城市。工友们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属于这个城市的繁华自己不能亲身感受,属于这个城市的灯红酒绿离自己很远,属于这个城市的莺歌燕舞相对于每月开支的工薪来说也就是属于别人的传说。来这个城市两年多了,这个偶然的机会让马老六彻底开眼了。洋货市场位于这个城市的中心,占地面积很大,分出很多条街道,每条街道两旁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这些店铺出售的商品也是稀奇古怪花样繁多,小到打火机,大到各种摩托车,还有很多很多没见过更叫不上什么名堂的物件儿,据说这些物件儿都是漂洋过海从国外进来的。有人私下里说洋货市场这地方,连枪支弹药都可以买得到。马老六不需要枪支弹药,也就不去打听这个传说的真伪,但是从洋货市场他看到了人来人往如过江之鲫,看到了这么多商铺的买卖像爆米花一样热闹,他的心里马上产生了一个想法,要是自己在这里开一个店铺,不需要每天那么累,钱也肯定比出力卸车挣得多。但这个想法很快让他觉得不现实,在这个地方开这样的铺面,每月的租金肯定不会少,进货的渠道自己也没有,更何况自己卸车两年多了也没积存下半个子儿,拿什么去开这样的铺子?



    从洋货市场回到物流货场,忽然一个工友找到马老六说郊区要大规模拆迁,他在郊区租的房子保不住了,他想让马老六帮忙把他的东西先搬到一个朋友那儿。他向马老六说他的这个朋友在郊区是个刺儿头,拆迁办不安置好他这个朋友的住房他这个朋友不会搬走的,东西暂时放在他这个朋友那里,等在别处找到房子再把东西从他朋友那儿搬过去。



    就这样马老六帮着工友搬家去了工友的那个朋友那里。



    工友的朋友瞅了瞅马老六的工友和马老六,说:“这些日子别去卸车了,拆迁,破铜烂铁就多了,估计这个时候倒腾破铜烂铁要比卸车挣钱多了。要是你们倒腾破铜烂铁,在这儿提我的名字好使,就是拆迁办的,也会给个面子。你们考虑考虑,只要你们愿意,虽然说拆迁办把这儿承包给了拆迁队,所有的破铜烂铁都属于拆迁队了,还是那句话,提我的名字好使,你们爱咋地倒腾就咋地倒腾,把钱倒腾进口袋就成。”



    马老六觉得工友的这个朋友提议不错,就问工友什么意思。工友似乎很机灵,挠了挠头说了一个字——干!



    就这样马老六和工友在工友的朋友那里安置下来,开始每天捡破烂收破烂,一个礼拜左右,这儿的拆迁基本结束了,再也没有什么破铜烂铁可收可捡,但也就是这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除去每天晚上请工友的朋友一顿饭之外,每个人还净分得两千多块钱。在与工友的朋友吃饭的场上,马老六向工友的朋友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哥,我不想回去卸车了,这两千多块钱想做个买卖。”



    “那好啊!想做什么买卖?这两千多块钱也做不起大买卖。”工友的朋友听马老六这么一说,马上回话说,“明天正好是礼拜六,这两天我带你去花鸟鱼虫市场看看,你瞅瞅有什么买卖可以干。”



    就这样马老六跟着工友的朋友在市场上转了两天,也就是这两天,马老六发现做光盘生意的非常火。于是,马老六就向工友的朋友说想做光盘生意。



    “那成!明天我给你联系我一个朋友,以前他是做黄盘的,这种电影、电视剧光盘渠道他有,明天联系落实了,后天就让他带着咱们去上货。”



    就是这样,马老六离开了煤炭物流货场,开始了他的小商人生活。由于马老六懂一点人情世故,也经常思考一些营销策略,渐渐地在这个城市版光盘领域里有了一点小名气。曾经在花鸟鱼虫市场有人说,整个花鸟鱼虫市场卖光盘的共有五家,其他四家加起来不一定有马老六的销量大。当然,马老六把盗版光盘做到这个份上自然也有他个人的辛苦,这中间别人只是看到了买卖的风生水起,感受不到他马老六的酸甜苦辣。



    马老六收拾完之后就回了,但是他并没有为这一天的收益而陶醉,心里却在盘算着第二天早起要去补什么货,会有什么新电影、新电视剧。还没等马老六进门,批发商来了电话说他马老六订的两千张歌盘到货了。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