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星
字体: 16 + -

第一章 弈棋

    嘉靖十八年间,淄川县地界,魔磐山脉深处有一个村庄叫黄牛村,村西河口有一间破败的茅屋,茅屋里住着一个靠木偶戏为生的穷酸书生。

    书生的名字叫常澈,人称常生,虽然通读大明帝国的教学典籍,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名。

    这一晚群星璀璨,一轮冷冥冥的皓月当空,篱笆墙里面的惠兰开得极其的娇艳,常澈和往常一样,用木棍撑开雕窗,穿一件单薄的青衫,借着微白的月光摇头晃脑地读着国教分发的书籍。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咳咳。”

    那一句话还没有读完,常澈就剧烈地咳嗽起来,嘴角溢出一丝丝的鲜血,他眉头微蹙,很无奈的掏出一块灰白的手帕擦了擦嘴角的鲜血,准备继续读书。

    噼啪!

    突然间天空一道惊雷响起,荒野中刮起一阵阵呼啸的狂风,天空中洒下无数神奇的光带,斑斓多彩,如烟似雾。

    常澈很是惊讶,赶紧走出茅屋,就看到那些光带如同行云一般流动着,逐渐幻化出一个七彩的光环,散发着炙白的光芒,掠向他屋前的那一颗老槐树。

    待那阵光芒过后,老槐树下不知何时多出了二个身着貂裘,珠光宝气的公子,他们坐在河口樟树下的一块大青石上,坦胸露乳,神态各异。

    左边的公子温文尔雅,白髯飘飘,面如婴儿,没有一丝一毫的拘束,他看常澈是一个读书人,就笑着同他问好,他说自己叫楼王。

    右边的公子浓眉大眼,穿着一身黑淄淄的乌皂服,皮肤黝黑,留着一戳山羊胡子,高傲得不肯理睬他,他的眼睛摄出阴森的光芒,像是一头凶猛的野兽,能够将世间的一切都吞进腹中。

    “读书人,我和这位朋友有一场比赛,还请你来当个见证裁决高下!”

    楼王和常澈说完,袖袍中光芒一闪,变出一个脑袋大的白贝壳,贝壳闪烁着七彩的光华,却不知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宝贝?他笑嘻嘻将之置在青石上,挑着剑眉喝道:“徐公,快取出来吧!”

    徐公不苟言笑,一拍青石就放下了一块黄砖。黄砖的表面似乎游弋着一条小蛇,常澈甚至能清晰看到蛇鳞的纹路,他幼时曾在牛角山见过一次山精,猜测他们定然是山中的神仙,遂忙屏住呼吸不敢多说话。

    “我们来比割头,谁的头离开身体的时间长,谁就可以赢。”楼王如摘棉絮般摘掉自己的脑袋,头颅飘荡在空中,咧嘴笑呵呵地道:“请吧!”

    徐公不动声色,变出一把剪子‘咔嚓’一声剪掉自己的头颅,冷笑着提在自己的手中,身子屹立不倒,脖子也不流血。待月上树梢,终究没有能分出胜负来,两人便取回头颅,徐公道:“我们来比一比棋艺!”

    两人走向青石板,上面已摆着一盘棋,棋盘像是璀璨的星空,棋子七彩流霞,像是宇宙间的一颗颗的星辰。常澈也算是棋艺高超,但对两人下的棋却是一窍不通,只觉两人棋势很强,每落一颗棋子,风起云涌,鬼哭狼嚎,下到第九十八手,楼王左角的一大片棋子被逼入绝境,徐公露出一丝笑意便待收盘结束。

    “且慢,再容我想想。”

    楼王神色很是焦虑,连忙制止徐公,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常澈觉得很是无趣,便打起盹来,他忽地身子一偏竟向楼王倒去,楼王握住的棋子兀地滚落到棋盘上,刹那间电闪雷鸣,棋子化为一道金光直冲云霄,这意外的一手让僵持的棋局冰消雪融,楼王置之死地而后生,大获全胜,震惊恒宇。

    徐公看棋局被常澈改变,勃然大怒,化为一只数十丈的飞天蜈蚣,睁开数千只耀眼如太阳的眼睛,就要一口气吞掉常澈,只见楼王猛地射出万道金光,惊走徐公,待那金光消散,却是龙头人身,好不骇人。

    楼王笑着拾起黄砖,朝黄砖表面那蚯蚓般细小的小蛇吹得一口仙气,那蚯蚓忽地旋转了一周,变得如同指头一样粗;又旋转一周,已经同带子一般大了,只看它越转越大,忽地一声霹雳作响,黄砖猛地炸裂,震动了天地。

    天上的黑云像是一顶盖子,一条黑色的大龙破开黄砖凌空飞去,在云中矫健地翻腾着,鳞甲黑黝黝的,胡须眉毛随风飘荡着,鹿角都看得一清二楚。

    “吼。”

    黑龙朝常澈咆哮着,雷电缠绕如同龙神一般,一会儿就消逝在了云雾中。

    楼王又将青石上的贝壳捧在手中打开,里面藏着一个天资灵秀,清雅脱俗的女子,约莫有十三四岁的年龄,她迅速的变大,一会儿已和常人无异,她微微一笑,宛若百花盛开,朝常澈拘得一礼,化为一条白龙直冲九霄。

    龙王看常澈并没有害怕他的模样,很是欣赏他的气节,遂笑着说道:“黑龙是我的儿子,被那千目魔君捉住了,要我用小女做赌注,倘若输给他,我不仅要将小女嫁给他,还要喂他一百条龙子龙孙做晚餐,多亏你的无意之举,我才能赢得那条臭蜈蚣,你我的缘分才刚刚开始呢!”

    龙王取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珠子递给常澈道:“我看你身体先天羸弱,病是从胎腹中带出来的,此物乃是我无意间游历所得,能够强身健体,延续你百载生命,虽非独一无二,亦是世间罕有的至宝,既然你我有缘,便将其赠送给你吧!”

    话音刚落,忽然空中霹雳声大作,闪电如银蛇般窜来窜去,龙王刹那间化为一条生着双翼的金黄巨龙,飞入云端不见了踪迹。

    ……

    夏季。

    炎热的一天,淄川县的桐镇。

    炽热的骄阳炙烤着大地,空气都扭曲起来,桐镇的广场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已聚集了数万名青年男女,人群中一个十四五岁的青年,套着一件打满补丁、洗得灰白的单薄长衫,背着一个破败昏旧的木匣,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凝视着前方,赫然就是那晚目睹异事的常澈。

    桐镇广场的高台上笔直站着数百个明兵,他们身穿明晃晃的铠胄,手持红缨枪,胯下是日行千里的独角马,整齐地列成一排,如雕像般庄重,纵然相隔千里,都有强烈的威压袭来。

    “我大明疆土广袤,设有三十六郡,每郡都有数万里之遥,你们应该感到荣耀,为大明的疆域,大明的强盛,大明的仁慈!大明的光辉将照耀莱州的每一寸土地,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机与繁荣。”

    一个戴着星灵盔、穿着斗辰铠,骑着一只雷电豹的百夫长高声吆喝着。

    此人叫高志鹏,是淄川县的一届武秀才,大明帝国的一位将领,因斩杀妖孽数百,有军功在身,所以被朝廷提拔为百夫长,不久前刚刚调到淄川县,位居县巡检司桐镇办‘正巡办’的重要职务,有造幽中期的境界,一杆枪法使得出神入化,密不透风。

    高志鹏主动揽下桐镇的‘征学’任务,一是想给淄川县各司一个好印象、巩固自己的地位、希望有朝一日能调回县内。二者就是想和这群国家的希望拉近关系,倘若自己能多施恩惠给有才能的学生,他也能够培养出自己的人脉,那对他的仕途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他还很年轻,正值虎狼之年,前途很光明,桐镇只是一个很偏僻的小镇,他自然不愿意留到桐镇的。

    按照高志鹏的资历,是不能够胜任桐镇巡办职务的,他能够坐上这个位置,是因为高家是淄川邻县‘沂县’的名门望族,他爹高千尺是一族之长,更是明帝国七大仙境‘器宗’刀坊的内门弟子,有凝脉境后期的修为,且是沂县刑狱司的副恤刑官,备受人们的尊崇。

    骄阳越来越毒,一滴滴汗水打湿常澈的破布衫,他既不擦拭,也不喊热,他的脸颊晕红得有些不正常,微微地咳嗽起来,随着他咳嗽,他怀中的那颗珍珠散出清凉的气息,滋润着他的心脉,流遍他浑身的经脉。

    “大明帝国的律法规定,凡我大明王朝的百姓,能够沟通星辰者,拥有通窍之气,七岁到十八岁的男女都有机会进各地的武院习武,五年期满后抵达通窍六转,符合标准者就能参军,此期间食宿都是国家包办,每月还可领取二枚灵币,淄川县共有五千名额,分配到桐镇的共有二百名额,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好好的珍惜。”

    高志鹏宏厚的声音刚刚响起,人群顿时沸沸扬扬,像炸开了锅一般。

    二枚灵币,足够桐镇寻常的三口人家好鱼好肉生活十天,如果能成为淄川县武院的佼佼者,还能够参加武秀才的考试,倘若能考中武秀才,就可免除差徭,见县官不跪等特权,也算是正式有了功名,更令人心驰神往。

    “安静,大家请安静,国家给了我们荣耀和尊严,可莱州却有一群自诩神灵的妖魔鬼怪,他们蛊惑我们的亲人朋友,侵占我们的财产,抢夺我们的土地,我们身为帝国的子民该做什么?我们要拿起武器保家卫国,我知道桐镇还有很多村民供奉着妖灵,那群妖灵只会慢慢榨干你们的鲜血。”

    “吾皇的指令高于一切,进到武院成为大明王朝的一名士兵,我们就该秉着消除神邸、保家卫国的原则,这是属于我们的荣耀,也是灭绝神灵计划先驱者的一首凯歌,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将亲手见证大明的繁荣昌盛,亲手废除神邸,世界当由我们来做主,我们的英勇将随大明的旗帜永世不朽。”

    掌声如雷鸣。

    “凡我莱州的子民都不得再祭拜、供奉神灵,待过一段时日,朝廷的骠骑将军西门豹会到淄川县,彻底扫清此地的神邸,还我山河一片清明。”

    高志鹏的豪言壮语瞬间点燃了少年们的热血,他们跃跃欲试,跟着吆喝起来,誓言为帝国抛头颅、洒热血,将生命、青春奉献给帝国,高志鹏露出一丝笑容,数十年前朝廷就命礼部着手新一代的教育工作,如今大明的新一代血液早就不再信仰任何的神灵,他们信奉的只会是朝廷。

    高志鹏扫过广场,笑容突然间凝固了,他看到一个穿着青衫的年轻人剑眉微蹙,浑身散发出一股无形的锋芒,这锋芒让高志鹏很是意外,尽管他看起来十分的羸弱。但那青年似乎不赞同高志鹏的话?

    “帝国的明天是属于你们的,大家分成九纵队开始检测通窍之气。”高志鹏吩咐完,脱下头盔就朝那个少年走去。

    风浮动他的青衫,常澈看着眼前的高志鹏,他魁梧得如同一尊青铜铁塔,腰大十圈,满脸的络腮胡子,确是一名骁勇的悍将。

    常澈露出一抹微笑,不卑不亢地微微欠身道:“巡办有礼。”

    “嗯。心能执静,道将自定,你小小年龄就懂得此理,能将山川灵气汇聚自身,前途不可限量,你叫什么名字?”

    高志鹏站在常澈的身旁,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不浓不烈,如浴轻风,心情感到十分的舒畅。

    “晚生常澈”

    “为何不去测一测通窍之气?难道你不想替国家做点事情。”高志鹏看着常澈清澈如水晶的眼睛,取出一个椭圆形的盘子,此物名为通窍盘,盘面有五格凹瘪的暗槽,代表着宇宙间的五行能量,能量越强对应的暗槽自然越亮。

    当然,一个人有二种或三种属性的通窍之气,有极低的几率异变、升华出异种能量来,又称异窍气,俗称异窍根,即修成神仙的一种根基,算是天赐的仙缘。

    常澈恭敬地行礼,笑道:“晚生乃一乡野村夫,我想国家不缺少我这样的人?何况晚生只是碰巧路过此地,并非想检测通窍气息,夫长拿的可是天工阁的通窍盘?”

    “想不到在这偏僻的桐镇,竟也有人知道天工阁?”

    “桐镇虽是穷乡僻囊,但天工阁是大明王朝的七大仙境之一,有数万年的底蕴,机关术更是闻名中缙神洲的每一个角落,天工老人以毕生心血,伪造毕方,九婴,诸怀,开明四兽!四兽都有融丹境后期的修为!这件事情大明的子孙谁不知道呢!”

    高志鹏哑口无言,眼前青年的博学让他眉头紧锁,天工老人造四兽的事情鲜有古籍记载,他是如何知道的?可如何看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乡下人,除了那一双清澈的眼睛。

    常澈移动脚步,转身要离开。

    “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者也?你既然承认是大明帝国的子民,自当要为国家做贡献,难道要国家来赡养你吗?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帝国的,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也都是帝国的,帝国拿出无数的金银珠宝,消耗无数的资源来供你们读书?你难道不知道此理?”

    高志鹏看常澈转身要走,连忙开口呵斥道,他能考上武秀才,自然是有一番学问的、虽非文秀才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也是才华横溢之辈。

    常澈停下脚步,并没有回头,他缓了半响才说了一句话。

    “夫长所言甚是,但晚生没有一丝一毫的通窍之气,何以能修炼?还请夫长解惑。”

    “数百年前,皇室的一位王爷也没有通窍之气,但他如今却是中缙神洲的佼佼者,有他坐镇的城池,就算端朝的至强妖兽都不敢来犯,纵然修炼的资质有缺陷,但修炼一途最重要的就是毅力。”

    高志鹏想他还年轻,难道真不在乎通窍之气?高志鹏做为大明帝国的将士,还是很欣赏眼前书生的心性,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这样的人才纵然不能修炼仙家法术,也能为一方之官,造福百姓。

    常澈依旧没有回头,他回答道:“古人有言: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我娘希望我平平安安渡过这一生,嘱咐我一生不得从仕,纵然我是天纵的修炼奇才,都不会违背我娘亲的意愿!”

    高志鹏一双眼睛微微眯起,傲然呵斥道:“孝有小孝、中孝、至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难道你甘做小孝?也不愿效忠国家,为明帝国的百姓服务!看来你也不过是一个庸庸无碌的乡野匹夫。”

    他话音刚落,常澈猛地回首凝视着高志鹏、毫不客气地说道:“立身行道,成圣成贤,帮助父母百姓脱离苦难,就是所谓的喻亲于道,也就是至孝了!那是嘉靖帝所做的事情,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夫长!晚生有一件事想请教您?倘若我连小孝都做不到,违背我娘亲的心愿,如何能够做到中孝,至孝呢!”

    高志鹏浓眉挑起,无法再反驳,他只是冷声笑了笑,他笑少年的愚昧无知,也笑自己多此一举,特意来接触眼前的少年,一个没有窍根的乡村少年,哪来的远大见识,又如何真的懂得孝道?他考虑的恐怕只有一日三餐的温饱吧!在高志鹏看来,他只是用孝道来掩盖自己没有通窍之气的事实,纵然他有绝世的天赋,恐怕也难成大事。

    “高巡办没有别的事情,晚生就告辞了。”

    常澈抬起一只脚,迈开一步,他的步伐很稳、很稳,背着的木匣一丝一毫都没有晃动,但他每走一步,羸弱的身体都如针扎,怀中那颗晶莹的珍珠也越来越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