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路妖刀
字体: 16 + -

第五十四节 灭顶之灾

    (一)

    大概所谓的“架空”,能够拉开历史的被子角,看看那黑咕隆咚的被子里面到底有什么,是不是有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表达的所谓内幕所谓真相,也是一种“架空”的风格。()彭小文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爆破黄河的真实目的。

    彭小文急切地追问道:“可是,军粮有了,不至于以粮资敌,持久抗战有了依靠,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李宗仁看到彭小文焦急的样子,心里很难受,他和白崇禧从彭小文以身犯险冲进台儿庄开始,就知道这小子有很重的心事,而且相当着急,这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再加上受伤,这小子的身体几乎都快要累垮了,当李宗仁知道彭小文是为了让黄河决堤的事情不要发生,不禁担心,万一这小子知道了他无法保住黄河,精神上会不会受不了。人就是一股子气在那里撑着,这口气要是散了,人也就完了。

    白崇禧劝慰道:“小文,你呀!我看你是关心太过,连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了!我问你,照现在的这个局面,你认为郑州守得住吗?武汉守得住吗?”

    彭小文内心很清楚,守不住,肯定守不住,不是国军不愿意抗战,而是实力差距太大。他很不情愿地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白崇禧道:“浙江是蒋委员长的家乡,他不忍心炸堤,可是你知道浙江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彭小文看这白崇禧很痛心的样子,道:“白长官,您是说,金山卫那个事情?”

    白崇禧摇摇头,道:“不是,唉,日军进入了浙江和江西北部,最初开始老百姓还反抗和藏匿粮食,日军就烧杀抢掠,肆意**,后来松井石根撤掉之后,日本改变了策略,他们知道中国人太多,杀不完,就组织了各地的自治政府,后来……后来各村的老百姓主动联系日军,他们要求日军承诺不杀人、不强奸、不抢劫耕牛,如果日军答应的话,他们愿意按照收成的三成甚至四成向日军……交纳军粮,以换取苟活。”

    彭小文呆呆地想,是的,这些在历史上记载过,但是看历史的时候,我们总是不愿意看到这些章节,然而这是真实的。苟活,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听着是那么让人恶心,但是却又那么现实。

    白崇禧说完之后,看着彭小文道:“你还记得庐山会议之后汪先生的讲话内容吗?你应该记得,在低调俱乐部里,你反驳的那些话,其实就是他在庐山会议上公开讲话的内容。”

    彭小文努力地回忆着,汪先生,他说的是什么?

    (二)

    1937年7月17日,大家都知道蒋介石在庐山会议上的公开演说,被称为“最后关头”的著名演说。

    蒋介石称“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这段讲话彭小文是熟悉的,但是其中的“在和平根本绝望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以及“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这两个观点也是争议最大的,因为从这种论调来看,蒋介石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必胜的信心。

    不能怪他,如同美国打击伊拉克和阿富汗,多国部队空袭利比亚,对抗者有必胜的信心吗?弱国对抗强权,唯有牺牲。

    汪精卫的演讲,比蒋介石的还要悲情,“唯有牺牲”。

    在低调俱乐部里,汪精卫对彭小文也说过:“牺牲两个字是严酷的,我们自己牺牲,我们并且要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我们要使每一个人,每一块地,都成为灰烬……我们如不牺牲,那就只有做傀儡了。”

    “历史上的元灭宋、清灭明,这两次被外族侵略而亡,不是侵略者能使我们四万万人被杀尽,能将我们的土地毁尽,而是我们死了几个有血性的人之后,大多数没有血性的人,将自己的身体连同所有的土地,都进贡给侵略者,换取个人的富贵……”

    “所以我们必定要强制我们的同胞一齐牺牲,不留一个傀儡的种子。无论是通都大镇,无论是荒村僻壤,必使人与地俱成灰烬。我们牺牲完了,我们抵抗之目的,也达到了。”

    把这两个著名的演讲结合起来,再联想到“长沙大火”、“焦土抗战”,以及历史上的一个名词“自然汉奸”。彭小文大概理清了头绪。

    彭小文缓缓地说道:“因为我们不晓得抗战要打几年,我们不晓得这大片的产粮区是否能够保住,今年的麦子收了,但是明年呢?后年呢?这片土地上如果再生长出粮食,会变成我们的军粮,还是会变成日本的军粮。所以要把这大片的土地和良田淹没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弱国对抗强国,除了投降就是牺牲。三个人沉默半晌,这就是外敌人侵,这就是国破家亡。

    (三)

    “全民抗战,发动全民抗战,沿黄河建立基地……”彭小文还不死心。

    李宗仁缓缓地说道:“小文啊,不以粮食资敌,实际上还是其一,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个原因。”

    彭小文木然了,还不是?还有内幕和隐情?

    李宗仁道:“小文,我问你,打完徐州之后,日军现在的主要矛头是哪里?”

    彭小文疑惑地回答道:“当然是郑州啊,打下郑州之后沿平汉线南下,直取武汉,一直都是这么分析的。”

    李宗仁拿来一张纸,随手勾勒出一张地图,边画边问道:“第13师团、第6师团、第3师团、第101师团、第114师团一部、天谷旅团,现在有10几万日军在徐州、宿州、蒙城一带,如果抽调出两个师团,不走陇海线,走淮河,向阜阳打,我们要如何应对?”

    彭小文道:“打下阜阳,继续向西就是打信阳,所以阜阳到信阳之间,必须要增加兵力。”

    李宗仁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么日军第9师团攻击合肥,试图往六安打,现在徐源泉、廖磊以及高敬亭勉强可以应付,如果日军再抽调一个师团到这个方向,我们又要如何应对?”

    彭小文看着现在的局势,南线日军与北线日军在徐州会师之后,正在迅速疏通徐州南北两段的津浦铁路,现在连云港也被占据,日军可以通过陇海线、津浦线、大运河将辎重输送到蚌埠,然后通过淮河向西作为运输线,支撑合肥-六安-潢川-信阳,阜阳-潢川-信阳两条作战线路,各动用两个师团,潢川拿下,信阳则不保,信阳不保日军直奔武汉,郑州是否被日军夺取,实际上毫无意义!

    历史上日军在打下武汉之后,于1941年和1944年还是对郑州发动了两次攻击,1944年那一次是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1941年那次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从战略的角度上,发动一次会战,绝对不仅仅是为了杀人,而是有着更深层面的原因!

    看到彭小文没有说话,李宗仁道:“小文,你在战术方面很有天赋,但是在大战略方面,你有局限性啊!”

    彭小文暗想,怎么这么多的不解之谜,这么多教材这么多解密,都是把抗战的国军24次正面会战一个一个肢解开来讲的,但是这么串接起来,果然是奇妙啊!

    彭小文道:“李长官,我现在明白您为什么在最初制订撤退方案的时候,要把60个师全部撤到皖北了。”

    李宗仁点点头,说道:“现在日军只要把后勤线稳定住以后,还是要从合肥和阜阳两个方向往西打,那么现在撤退到豫东的兵力,还是要抽调回来,对不对?”

    彭小文道:“是的,而且如果日军佯攻豫东,牵制住第一战区的兵力之后再向合肥和阜阳推进,那么局势就会很严峻。”

    李宗仁说道:“你说的没错,但是你仔细再想想,如果日军佯攻皖北和皖中,真实目的是把豫东的兵力调开,打击郑州呢?”

    彭小文仔细的思考着,打下信阳,武汉就等于沦陷了,何必舍近求远非要打郑州呢?结合起来现在国军的兵力部署,南京荣誉师虽然战斗力严重损失,但是蒋介石手里还有胡宗南的第一军啊,那是国军的王牌部队,此次徐州会战,已经把胡宗南的部队从陕西抽调了过来……

    陕西!打下郑州,沿陇海线进入陕西!

    临潼,国军的“三十二倍十五榴”有四门一直死死地守在临潼!

    华北,山西,日军为什么华北会战中一定要先打山西,打下山西,兵逼陕西!

    1938年,日军在徐州会战的同时,向黄河风陵渡发动进攻。

    1941年,在第一次攻击郑州之前,日军先发动的是中条山战役,中条山,晋西南,西安的屏障!

    每一次打郑州,山西都会随之蠢蠢欲动!

    难道,难道日军打完徐州的真实目的,并不是武汉?而是另一个战场?

    彭小文冲到地图前,指向另一个地点,重庆,国民政府的陪都。大后方,四川。彭小文仔仔细细地看着,思索着。

    (四)

    1937年年底蒋介石就定下了迁都重庆的方案,将四川作为大后方,进行持久抗战,拿空间换时间,就是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把物资转移进四川。

    所谓“围剿”,所谓“攘外必然安内”,一方面是“剿共”,一方面是要进入四川,这是一个大战略,早在1935年甚至更往前,蒋介石就预见到,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将不可能守得住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平原地区的城市,最终国民政府必将退守西部。也就是说,蒋介石的一系列内战,真的是在为抗战做准备?

    1938年1月滇缅公路就开始抢修,就是为了中原和东部沦陷之后有一条生命线!同样1938年日军就开始轰炸昆明,这种战略上的较量,早就开始了!

    四川是大后方,那么云南、陕西就是四川大后方的两个最重要的战略缓冲,其中云南是南部生命线,而陕西则是北部生命线,苏联援助的物资,就是从兰州到西安,然后再转运到四川以及抗战战场各处的。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六出祁山、还有魏国伐蜀,从长安下汉中,经剑阁、绵阳,奇袭绵竹攻克成都!从陕西向四川,不止是一个战例,不止是一条路线。

    当蒋介石把重兵囤积在武汉之后,日军发现了国民政府的战略意图,因此在徐州会战的后期,要夺取陇海线。其目的不是为了沿平汉线打击武汉,而是类似于德国绕开马其诺防线,从比利时杀入法国的战例相同,日军的真实目的,是置武汉大军于不顾,率先夺取四川大后方,不打武汉会战,直接打四川会战!

    蒋介石已经将全中国的兵力接近200个师都集中在武汉附近,如果日军攻下郑州,沿陇海线直取西安从汉中南下进入四川,中国将遭受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