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路妖刀
字体: 16 + -

第三十四节 真正对手

    (一)

    历史上,第60军坚守禹王山27昼夜,但是汤恩伯于学忠没有封住临沂那个口子,因此功败垂成。*  *是啊,所以我才想把南京荣誉师调动上去啊!

    历史上,忽略了日军迅速攻陷淮阴,忽略了日军从盐城阜宁一线向陇海线大迂回!唉!一句话说完,历史上日军在江苏境内向陇海线的攻击根本就没怎么开枪,就是一路行军就把陇海线给切断了!而且还忽略了日军从淮河直扑蒙城然后袭取了宿州和萧县,也就是说北线正在围歼禹王山的第5师团,突然发现后院起火,陇海线东西被断。

    但是这次淮北兵团、淮南兵团以及苏北兵团已经全部及时到位,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啊!

    所以我才让邱清泉询问张师爷,到底他是应该过来禹王山,还是继续在那里作为两淮兵团的策应,在淮河和蒙城一线等待策应。

    战术史的教材说,日军的战术,是“外线大迂回,再加上内线强攻。”当时国军作战战略没有错,方针也没有错,但是跑的没有日军快,拳头没有日军硬,所以外线也没有防住,内线也没有防住。

    在那种情况下,李宗仁和白崇禧能够指挥若定,没有伤筋动骨地把大部分军队撤出来,所以才叫做胜利。

    彭小文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问题,这个张师爷,搞什么鬼?

    (二)

    “你知道你错在哪里吗?”张师爷已经到了徐州,就在彭小文的病房里。这是刘军医特批的,除此之外,其他人仍然暂时不允许频繁探视。

    彭小文已经恢复了意识,脑袋只是稍微和偶尔有点发懵而已。他说道:“我太不小心了,没有想到会有意外发生。”

    张师爷摆了摆手,说道:“你自己的事情,回头再说,我现在说的是战局!”

    彭小文活动了一下胳膊腿,并无大碍,他说道:“张师爷,现在第5师团孤军冒进,我们可以调动八到十个师的兵力,予以围歼!”

    张师爷叹了口气,说道:“小文啊!你呀,要让我说,你挨上这颗子弹是救了你和你的弟兄们的命了啊!要是你不受伤,你可能就把小命送掉了!而且还要带上很多人的性命!”

    彭小文苦笑不得,说道:“张师爷您气糊涂了吧!怎么越说我越听不懂了!”

    张师爷质问道:“为什么连你也能犯这样的错误!第5师团真的是孤军冒进吗?”

    彭小文不由得疑惑,学习战术史的时候,是这么总结的啊!难道教材也有什么问题不成?而且,李宗仁白崇禧,甚至我的那些老师们,他们都错了?

    张师爷继续问道:“忻口战役,国军判断板垣征四郎违抗命令,孤军冒进,不足一个师团陷入国军20个师的包围圈,就在中国军队一直想尽办法围歼第5师团的时候,日军第20师团突破娘子关兵逼太原,太原战局出现巨大逆转,国军崩溃!这个战例说明什么?”

    彭小文启动着已经有点生锈的稍微有点发昏的脑袋思考着,说道:“中国士兵战斗力差,中国军队作战意志不够,各级指挥系统的组织调动存在障碍。”

    张师爷问道:“还有呢?”

    彭小文慢慢的想着,说道:“兵处散地,士无战心,各部队没有协作精神。”

    张师爷继续追问道:“还有呢?”

    彭小文说道:“还有……还有就是日军机动性强,后勤补给及时,国军在机动性和后勤方面存在严重瓶颈……应该就是这些吧。”

    张师爷问道:“你了解寺内寿一吗?”

    彭小文道:“了解啊,从军事水平来说,寺内寿一比日军同级别的将领要强许多。”

    张师爷继续问道:“那么他的治军手腕呢?政治手段呢?”

    彭小文想了想,说道:“名门之后,贵族血脉,天皇器重,近卫师团和参谋本部都被他搞的很顺,1936年日本少壮派二二六政变,天皇裕仁就是启用了寺内寿一担任陆相才震住了局面,杀伐果断,堪称铁腕!”

    张师爷点点头,问道:“那么我问你,军事水平高,治军手段强,杀伐果断,堪称铁腕,名门贵族,天皇器重。在这样的人手下,有人敢抗命的下场是什么?”

    彭小文嘴巴张的老大,答案自己都已经说出来了,板垣征四郎敢违抗命令孤军冒进?活的不耐烦了吧!那么,这一切,都是寺内寿一的布局?圈套?我的个老天,怎么从来没有哪个教材从这个角度分析过!

    是不是我们太多的沉溺于自我谴责,总是在反复地痛恨自己的军队多么多么无能,反而忽略了对手本来就是那么强悍?

    (六)

    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真的是孤军冒进,陷入困境了吗?对于第5师团的境况,大概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是最有发言权的。

    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华北方面军的最高指挥官寺内寿一大将吧。寺内寿一这个名字听起来不是特别熟悉,简单介绍一下。

    寺内寿一是日本前首相明治元勋寺内正毅之子,名门贵族,世袭伯爵,日本陆军大学是他自己考取的,而后曾任维也纳陆军武官,专门研究德国陆军。

    1937年8月底,卢沟桥事变后1个多月,由于淞沪两线作战,日本大本营建议华北战场应该速战速决,天皇亲自任命寺内寿一大将担任华北派遣军司令,而寺内寿一当时的职务,是日本的陆相。

    陆相也就是日本陆军总司令,东条英机冈村宁次什么的,整个日本陆军军官,全都是的他手下。

    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之后,寺内寿一迅速拟定作战计划,他的战略意图是速战速决,腾出手来支援淞沪战场。战术上,依靠超过中国军队的火力和机动力的优势进行快速奔袭,结果中国军队的阵线还没有形成就被日军一再冲破。第1军9月攻占保定,10月10日击破第一战区司令程潜部,顺利占领石家庄,一路南下百余里稳固防线;第2军9月攻克沧州,然后击溃冯玉祥的第六战区部队,10月连续攻陷德州、彰德。

    河北方向率先稳固,此时第五师团一部在板垣征四郎指挥下,千里长驱攻入山西,和中国第二战区阎锡山的20多万军队在忻口对阵,有遭受包围的危险。

    安定河北战局之后,寺内寿一飞赴忻口前线督战,命令第二十师团沿正太路西进,进攻娘子关夹击太原,11月初,第20师团突破娘子关,随即第5师团突破忻口,也就是板垣征四郎以一个师团击溃国军20多个师的“神话”。

    11月5日,第5师团和第20师团两路日军夹击太原,傅作义困守孤城三天,被迫突围,太原11月9日失陷,日军一路追杀,占据山西大部地区,太原会战以日军大胜国军惨败而告终。

    11月下旬,寺内寿一大将到任华北方面军总司令第三个月,华北会战以日军不可一世的“横扫”大胜收场。寺内寿一命令各部休整,抽调兵力增援松井石根,12月9日华北方面军增援到位,距离太原攻克一个月整,日军旋即对南京发起总攻。12月13日,南京沦陷。

    整个侵华战争前期,中国最难对付的敌人,不是松井石根,不是东条英机,不是冈村宁次,而是这个人,一直非常低调的大将,寺内寿一。

    (七)

    然而,寺内寿一大将的华北作战却并非他的经典战例,真正让他出名的,不是这场战争,而是在东南亚。

    1941年11月6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前1个月,寺内寿一大将已经被裕仁天皇钦命为日本南方军总司令,下辖11个师团,兵力25万。珍珠港事件之后,寺内寿一大将立即挥军南下,南方军兵分四路,在海军的配合下,连续占领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南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半年之内,攻占了10倍于日本本土、拥有富饶自然资源和1.5亿人口的大片土地。

    半年之内,东南亚太平洋诸岛,美菲联军伤亡被俘7万,英印澳联军伤亡被俘11万,日军损毁飞机380架、驱逐舰3艘,伤亡人数1万5千。

    1943年6月21日,寺内寿一大将被授予“元帅”的称号,这是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以及二战爆发之后的第一个元帅头衔,也是日本战败时陆军三元帅之一,日本的“父子元帅”也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寺内寿一元帅1944年中风,1946年死于南洋,在新加坡安葬。

    在寺内寿一的眼里,东条英机的确只能算是上等兵。

    台儿庄受挫,寺内寿一承认是自己的错误,是自己轻敌了。可能这才是最让人担心了,一个能够正视自己和承认自己错误的将领,才是最可怕的。

    精心筹划的徐州二期会战,一开头就被彭小文的阴谋诡计拖延了好几天,接着在薛县又吃了个大亏,寺内寿一大将已经动了杀心。

    板垣征四郎一直是他手里的一枚棋子,而且他手里的刀不止一把,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非常低调的日军第20师团川岸文三郎,以及后来号称“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山下奉文此时只是寺内寿一手下的一个直属旅团长。

    寺内寿一刚刚开始对彭小文重视,刚刚开始准备下重手!可是现在寺内寿一的对手,却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刚刚才有了一点冷静的蒋介石,如果单纯从军事水平而言,把日军的11个师团25万人给蒋介石指挥,你让他半年内扫平东南亚试试,可能不?

    (八)

    张师爷继续提醒彭小文:“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为什么叫做“钢军”?真的是因为他不足一个师团击溃了国军近20个师吗?那他应该叫做“尖刀”、“快刀”、“钢刀”才对啊!”

    彭小文已经慢慢的理清了思路,我们的教材似乎真的是过于强调国军的无能,对于正面战场上日军的部队战术特点以及将领性格,反而是轻轻带过了。而且研究的时候,很多都是在研究我们是如何击败敌人获得胜利的,却很少去研究敌人是运用什么战术击败我们获胜,我们是怎么惨败的。当然,那些东西看起来非常的窝心和窝火。

    彭小文仔仔细细的思考,认认真真地回答道:“张师爷,我在想,我在仔细地想!东条英机的绰号,叫做“剃刀将军”,他的部队擅长进攻,擅长急速进攻和闪击战。但是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在忻口会战中千里奔袭,击溃国军20个师,他不是叫“钢刀”,而是叫“钢军”,这么说,第5师团的擅长,是防御作战?”

    张师爷点点头,说道:“没错,这就对了!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的特性根本就不是攻击,而是象钢铁一样的防御!”

    彭小文接着分析道:“那么……那么忻口会战、娘子关会战、太原会战,实质是寺内寿一命令板垣征四郎孤军深入,用大半个师团的兵力牵制国军20多个师无法增援河北战场,看似进攻,实际上是一种牵制作战!这是个巨大的阴谋?那么徐州……”

    难道只有穿越到这个时空才能看到真相,而那些所谓的历史,居然充斥着谎言?

    (ps:本文关于忻口会战、徐州会战二期是日军的战术成功之分析,以及日军一切行为均是有预谋的,不存在所谓的“下克上”,都有别于历史资料以及传统观点,仅代表嘉宾彭小文和嘉宾张师爷意见,他们说写论文太麻烦而且还没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