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不知谍
字体: 16 + -

第26章 触目惊心

    陈老师就这样想着,慢慢地她竟然睡着了。这一觉,还睡得特别的香。她感觉自己,大脑一片空白,灵魂好像离她而去,她觉得自己在缥缈的太空,漂浮,像宇航员一样地进入失重状态。

    这种状态,是她从来所没有过的。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只是有人在她耳边轻轻地说,“陈老师,你睡吧。”她才猛然一个机灵,看到技师已经收拾工具准备离开了,常经理正站在她的床前。

    陈老师就有点不好意思,赶忙对技师说,“谢谢你啊!辛苦了。”技师连忙说,“不辛苦,应该的。说起来呢,是我应该感谢你。因为有你这个顾客,我才会有给你服务的机会,我才会有提成可拿。”

    陈老师仔细一想,人家说得也有道理。陈老师目送技师离去,但是自己却不想马上就起来,她还沉迷在刚才的状态中,一时还不能走出来。她的思绪,还漂浮在半空中。

    陈老师很感慨,原来在以前,自己虽然也是生活在大城市,也是大学的老师,算是正经八百的金领了。可是自己竟然没有过类似今天的体验,类似今天的享受。看来,大千世界,还有许许多多是自己所没有领略过的。

    无限风光在险峰,自己不要说险峰,就是连最起码的一般的山峰,也没有上去过。就说这一次的实践活动,就已经开创了她自己的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坐这种电视中国家领导人才坐的中巴,第一次住的是五星级的酒店,第一次吃那个娃娃鱼,第一次享受贵族式的美发服务,第一次享受这样的足疗。

    这才几天啊,就似乎浓缩了自己的人生体验。

    所以,陈老师就那样躺着,她眼角的余光,甚至能看见常经理那惊讶,那异样的眼神,但是,陈老师现在是不会顾及的。说到底,如果在乎常经理的眼光,那么陈老师自己就要从朦朦胧胧的梦境中,回到正常的状态。

    实际上,常经理并没有注意她的状态,她实在是太累了,她的眼光之所以看着像在注视陈老师,是因为她的职业需要,那是她服务的对象,她不能不关注。

    可是她不能一个劲地关注,特别是在人家享受足疗,而她只能观望等待的情况下,她的注意力是不可能时时集中在陈老师身上的。

    常经理,她的心理也不平衡,就是因为一个主客的身份不同,她就要在人家享乐的时候,随时准备为人家服务,还得陪出一幅笑脸来。这跟那种通房大丫头有什么区别呢?

    说实话,别看她经常陪客人做足疗,她本人却是一次足疗也没有做过。她实在也想象不到,一个女人的双脚,被一个男技师抱起来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所以,对陈老师的表现,她并没有兴趣去研究。她的兴趣,在于怎么能在客人的眼皮子底下偷个懒,打个盹。她就是在佯装看电视,而实际上是在打瞌睡。

    也不知过了多久,陈老师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在她醒过来,算是梦醒了,只有浑身的慵懒,还证明着刚才的一切都不是梦,都是曾经真真切切地发生过的。她挪动了一下身子,想要坐起来,常经理马上就注意到了。职业的微笑,马上又回到了她的脸上,“陈老师感觉怎么样,那个男技师的服务怎么样?”

    陈老师也笑意盈盈地说,“非常好啊,你们这里的服务人员,都很棒!”

    常经理说,“谢谢陈老师的表扬,我们的柳董事长的标准,就是第一流,什么都要第一流。”

    陈老师点点头,“这两天,我们已经亲身感受到了。”常经理说,“陈老师还需要什么服务吗?”

    陈老师说,“这个足疗做得很到位,我都有点困了,竟然在人家的服务中给睡着了,这个是不是有点对人家技师不尊重啊?”

    常经理连忙说,“没有啊,其实,客人在技师的服务中,能不能睡着,这也是一个服务标准呢。既然陈老师不需要其他服务了,那今天就到这里吧?”

    陈老师换好了衣服,在常经理的陪同下,回到自己的房间。常经理看看一切正常,就说,“陈老师好好休息吧,明天还要到公司的新农村项目去参观。”

    翌日,还是那辆中巴车,行进的路线,好像跟昨天的路线相反。车子很快就驶入了乡间小路。从那颠簸的幅度,可以想见,这条乡间小路,比昨天的更加难走。

    一路上放眼望出去,满目都是那种凄凉的黑灰色,树木建筑自不必说,就连那路边的土地上,也是清一色的黑灰色。好像在这里,只有黑灰色,才是世界的统治者。

    陈老师心里就想到,看起来风光无限的柳董事长,他脚下的土地竟然跟他本人,形成了如此大的反差。柳董事长就是财富的代名词,可是脚下的土地,却是贫穷的最好注释。

    他们终于停在了一个看起来连片的村庄。大家下得车来,常经理说,“大家随便四处走走看看,但是不要靠近那些房屋和窑洞。”

    因为是在城市里长大,那些学生一下来到了农村,还是山村,稀罕也好,好奇也罢,反正他们一个个结伴往不同的方向走去。

    陈老师默默地跟着常经理,来到了一处看起来东倒西歪的房屋前。常经理说,“这是危房,房子里已经没有人住了。”

    陈老师仔细一看,这才发现,房屋本身有很多的裂缝,有的裂缝还很宽,房顶也已经完全变形了,像是波浪起伏的大海。

    这个时候,陈老师的脑海中,就涌现出一个词来,危如累卵。这个比喻放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房子真的是马上就要倒塌了,如果此时正好有一阵大风刮过,眼前的房屋会哗哗啦啦地倒掉的。

    陈老师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看惯了城市里的摩天大楼,猛地看见这种山村的农舍,她一时有了时空错乱的感觉,不知今夕是何夕了。尼玛!

    陈老师好奇地问道,“那房屋的主人呢?”

    常经理说,“他们有几种去处。一个是投亲靠友,到亲戚朋友家中去居住;一个是政府对他们整体搬迁,一个是他们自己搬走了。”

    嗯,陈老师没有想到,在和平年代,在祥和的土地上,还会有背井离乡这种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