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地球篇 第7章 第三十四洞天
这天一大早,就感觉出天气的炎热来。
宁珂请隔壁的阿婆帮忙照顾母亲一两天,他准备了一些爬山用具和食品等乘车赶往了天目山。
宁珂对天目山很熟悉,不仅学校每年都组织游览天目山,这几年他还随老舅上山挖过几次草药。
车一到景区大门,宁珂就离开了人群独自一人前往深山中的目的地走去。爸爸留下的地图他早已烂熟于胸,本想邀老舅一起来,却怕老舅嘴不紧会坏事。
天目山素负“大树王国”之称,山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物种随处可见。
宁珂在峰峦叠翠,古木葱茏的小路上急速的行走。
这些年爸爸传给他一套八极拳和一些古武练气功法,每日习练,不仅强健身体,还益智益脑。
宁珂此行目的是大石谷,石谷位于天目山两主峰相峡的北麓山谷,这一带素有奇岩怪石之险、流泉飞瀑之胜的说法。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时期,火山爆发后经第四纪冰川运动而形成的。
临近中午时分,宁珂进入了大石谷。
放眼望去石谷地貌奇特,植被葱茏,到处奇石、碧潭、飞瀑、泉流。巨大的火山口伴着冰川遗迹构成一条壮观的山野长廊。谷内千姿百态的巨石比比皆是,溪水、瀑布自天目山上直泻谷底......
在这里,炎热的夏天似乎被浓郁、荫翳的谷涧湿气赶走,溪边气温清凉如秋。此处游客已稀少,偶见顺溪漂流的玩水者——这是当地旅游部门新近开发的一个旅游项目。
宁珂依照地图的指示翻过一块刻有“八仙台”字样的巨石,向西又行了200米,再翻过一处峭崖,他在一块岩石上停下。
举目四眺,寻找着一处瀑布附近的一颗巨大的柳杉树。
可是看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地图上标示的那棵大树。一股失望、沮丧的情绪侵袭着他,“明明就是这里啊……那颗大树呢?!”
他拿出地图,仔细核对地图上指引行进路线箭头的终结处,明确注有“八仙台,向西200米翻过峭崖,三叠水瀑,大柳杉,垒石茅庐洞!”字样。
在天目山能称得上“大”字的树,肯定很高、很粗。
若用一句话形容天目山的特点,那就是“大树华盖闻九州”。
据统计仅天目山西峰内,胸径1米以上的古木就有600余棵,可是,这里却看不到特别粗的树木。而山崖上的飞瀑、重重叠叠的水帘随处可见,水帘下藏有的岩洞也是层出不穷。
宁珂在这方圆几百米内四处寻找,直至夕阳西斜,层林、幽溪渐渐昏暗,还是没寻到目标。
望着巨细卵石满布,溪流时缓时湍,迂回绵延,被人称赞为古今揽胜、颐神之胜地的大石谷默默发呆。他不甘心,也不相信爸爸会跟他开这样一个寻宝的玩笑。
眼见暮色从林间悄然升起,周围虫鸣声渐渐多了,偶有飞鸟穿过身边的密林扑簌着翅膀飞掠而过。天空依然明亮,四周却暗沉下来了。
宁珂的心情愈发的沉重起来,他不想放弃,也不害怕。他不是被宠溺呵护长大的,许多时候他要承担同龄人数倍的生活压力,他的内心是坚韧、强大的。
父亲48岁时遇到了母亲。那年母亲38岁,已是一个老姑娘,还生有残疾。她与父亲结婚两年后生下了宁珂。
每当父亲抱着宁珂出门遛弯时,不了解的人以为是爷爷抱孙子呢。
按老娘舅的说法,父亲和母亲是一对弱弱结合的穷夫妻,一对苦命的人。
宁珂小时顽皮,一旦惹恼了母亲,老娘舅就会说“我老姐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才生下你的,你若把我老姐气死,天地不容!……”
宁珂四处张望逡巡,唯有前面灌木、藤条乱虬的一处险峻的崖壁他没有寻过。
他稍作休息,下定决心,今天就再寻这一处了。
他从背包中拿出绳索系在一颗粗一点的树上,将绳索一头抛下陡峭的崖壁。然后,费力的穿过崖边的灌木丛,慢慢地沿着绳索顺着滑腻的山崖倒着往崖壁滑下去。
崖下的水雾、瘴气使他看不清崖底,湿滑的崖壁几次使他悬荡在空中。
他慢慢稳住身体和心绪,将双脚轻踏在崖上。几次悬空使他摸到了窍门,脚用力要缓,顺势而动,太用力反而撑不住。
随着下行愈深,身下的濛濛雾霭更浓了。
忽然,“哗啦啦”一阵扑簌之声,吓了宁珂一跳!扑入眼帘的是一群黑乎乎个头很大的蝙蝠鱼贯飞出,他心中暗喜,有这么多蝙蝠必有大的山洞,不禁叫出声来“就是这里!”
等了一会,再不见有蝙蝠飞出,宁珂松放绳索扣环下到蝙蝠飞出的洞口平台上。
平台约有1平方米,几块石头整齐的码在洞的两旁,这就是爸爸地图上标示的“垒石茅庐洞”!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山林已成一片黑影,只有湛蓝色的天空还透着些许亮光,几颗稀疏的星星或明或暗散落在天空。
宁珂解开绳索并将其固定在石壁上。
然后,往洞口外面四处张望一下,发现洞口的上沿长满青苔、茅草的石壁上约莫刻有文字,仔细辨认是隶书体“辅汉洞天”四个字。
“辅汉”是谁?宁珂只知道天目山是道教的第三十四洞天,“辅汉洞天”却没有听说过。
折腾一天的宁珂此时十分狼狈,不仅疲乏、饥渴,身上也划了好几处口子,双手、膝盖都磨破渗出血来,汗一出来腌渍的刺疼。
好在他的皮肤很好,从小至大身上划破口子从不发炎,而且恢复的很快。
此时,他的人看起来模样糟糕不堪,可精神依然很亢奋,满脸的喜悦、激动。
他从背包里拿出手电筒,向黑漆漆的洞里照了几下。洞很深,并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他随即拿出点心、饮用水,转过脸面朝远山坐在洞门口吃喝起来。
夜色渐渐浓郁,天空呈现出深幽的墨蓝色,在这深山中尤为明净。
崖洞中释放出的湿冷气息浸在身上让他感到丝丝的冷意。山林空野处传来的涓细流水声和着夏虫烦人的颤鸣,似乎在相互泣诉着莫明的哀怨。
一种孤独、凄凉之感油然充填了他的心绪。
宁珂想起了母亲,唉!应该没有大问题,他到现在没回去,焦急肯定是有的。
他曾嘱咐隔壁的阿婆,若他没能及时的回来,有事就联系老舅。
隔壁的阿婆与他家相处的很好,有时宁珂也顺带帮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替自己照顾母亲还是放心的。
这次冒这么大的险,要是能有所收获便请个保姆照应母亲。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继续读书考大学?还是去送快递?或是到离家不远的一家跆拳道馆去作陪练?……
宁珂休息一会,整理一下背包,拿出手电筒小心的走进洞里。
洞口不大,只能容人弯腰进入,里面却渐渐宽大起来,像是一个不规则的大厅,洞中的石笋、石柱、钟乳石随处可见……右侧洞壁中能听闻到一股清脆的流水声,却找不到流水的来龙去脉。
再往前绕过一个粗大的石柱,洞壁渐渐窄狭起来,洞势缓缓向下,弯弯曲曲的通向看不到的尽头。
猛然间他发现洞厅左边的洞壁上有一个人工凿出的拱形门洞,拱门顶上还吊着一把剑。
这一发现让宁珂欣喜若狂!
他疾步如飞的向门洞奔去,脚下一滑,本能的叫了一声“哎呦”便跌趴在地上。
这一跤摔的很重,疼的他龇牙咧嘴,眼前直冒金花。
过了好一会,他才吃痛的爬坐起来。
他用右手揉揉疼的发麻的下巴,又摸摸左手痛的钻心的肘部,再摸摸刀割一样的膝盖……他唉叹了一声,忽然却“哈哈”地笑出声来,只是声音有些阴瘆。
他稳稳情绪,坐在湿漉漉的地上让身上的疼痛慢慢地游离。
周围黑乎乎的,手电早不知摔哪里去了。过了一会,他发现那个凿洞里面并不黑,似乎有柔弱的光线。
他忍住痛勉强站立起身来,挪到洞门口。他摸了一下石室门上的挂剑,感觉是玉质的,他没敢取下。他不知在哪本书上看过,有些招惹鬼祟污秽的房屋,在门口挂一把剑能辟邪、驱鬼。在这深山莫明就里的山洞,这把剑还是不动的好。
凿洞几乎呈四方形,足有三十平方。四壁的物什都能辨识,有一张圆石桌、几只圆石凳、甚至靠近一面洞壁处还有一张石床架子……
他抬头一看有数十道莹润柔和的光线,从洞顶泻下照亮了整个石室。他慢慢进入石室,感觉周围似乎变得越来越明亮了。
宁珂又笑了,这回是舒心的笑了。
地理老师介绍天目山时,曾说过天目山有许多矿藏,萤石就是其中的一种。宁珂没见过萤石,却听说过夜明珠,眼前洞顶发光的珠子无疑是夜明珠。
个个都有乒乓球大,他仔细一数整整三十四颗!
“哈哈……”
三十四颗夜明珠啊!
这就是天目山被称之为三十四洞天的缘由?
宁珂请隔壁的阿婆帮忙照顾母亲一两天,他准备了一些爬山用具和食品等乘车赶往了天目山。
宁珂对天目山很熟悉,不仅学校每年都组织游览天目山,这几年他还随老舅上山挖过几次草药。
车一到景区大门,宁珂就离开了人群独自一人前往深山中的目的地走去。爸爸留下的地图他早已烂熟于胸,本想邀老舅一起来,却怕老舅嘴不紧会坏事。
天目山素负“大树王国”之称,山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物种随处可见。
宁珂在峰峦叠翠,古木葱茏的小路上急速的行走。
这些年爸爸传给他一套八极拳和一些古武练气功法,每日习练,不仅强健身体,还益智益脑。
宁珂此行目的是大石谷,石谷位于天目山两主峰相峡的北麓山谷,这一带素有奇岩怪石之险、流泉飞瀑之胜的说法。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时期,火山爆发后经第四纪冰川运动而形成的。
临近中午时分,宁珂进入了大石谷。
放眼望去石谷地貌奇特,植被葱茏,到处奇石、碧潭、飞瀑、泉流。巨大的火山口伴着冰川遗迹构成一条壮观的山野长廊。谷内千姿百态的巨石比比皆是,溪水、瀑布自天目山上直泻谷底......
在这里,炎热的夏天似乎被浓郁、荫翳的谷涧湿气赶走,溪边气温清凉如秋。此处游客已稀少,偶见顺溪漂流的玩水者——这是当地旅游部门新近开发的一个旅游项目。
宁珂依照地图的指示翻过一块刻有“八仙台”字样的巨石,向西又行了200米,再翻过一处峭崖,他在一块岩石上停下。
举目四眺,寻找着一处瀑布附近的一颗巨大的柳杉树。
可是看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地图上标示的那棵大树。一股失望、沮丧的情绪侵袭着他,“明明就是这里啊……那颗大树呢?!”
他拿出地图,仔细核对地图上指引行进路线箭头的终结处,明确注有“八仙台,向西200米翻过峭崖,三叠水瀑,大柳杉,垒石茅庐洞!”字样。
在天目山能称得上“大”字的树,肯定很高、很粗。
若用一句话形容天目山的特点,那就是“大树华盖闻九州”。
据统计仅天目山西峰内,胸径1米以上的古木就有600余棵,可是,这里却看不到特别粗的树木。而山崖上的飞瀑、重重叠叠的水帘随处可见,水帘下藏有的岩洞也是层出不穷。
宁珂在这方圆几百米内四处寻找,直至夕阳西斜,层林、幽溪渐渐昏暗,还是没寻到目标。
望着巨细卵石满布,溪流时缓时湍,迂回绵延,被人称赞为古今揽胜、颐神之胜地的大石谷默默发呆。他不甘心,也不相信爸爸会跟他开这样一个寻宝的玩笑。
眼见暮色从林间悄然升起,周围虫鸣声渐渐多了,偶有飞鸟穿过身边的密林扑簌着翅膀飞掠而过。天空依然明亮,四周却暗沉下来了。
宁珂的心情愈发的沉重起来,他不想放弃,也不害怕。他不是被宠溺呵护长大的,许多时候他要承担同龄人数倍的生活压力,他的内心是坚韧、强大的。
父亲48岁时遇到了母亲。那年母亲38岁,已是一个老姑娘,还生有残疾。她与父亲结婚两年后生下了宁珂。
每当父亲抱着宁珂出门遛弯时,不了解的人以为是爷爷抱孙子呢。
按老娘舅的说法,父亲和母亲是一对弱弱结合的穷夫妻,一对苦命的人。
宁珂小时顽皮,一旦惹恼了母亲,老娘舅就会说“我老姐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才生下你的,你若把我老姐气死,天地不容!……”
宁珂四处张望逡巡,唯有前面灌木、藤条乱虬的一处险峻的崖壁他没有寻过。
他稍作休息,下定决心,今天就再寻这一处了。
他从背包中拿出绳索系在一颗粗一点的树上,将绳索一头抛下陡峭的崖壁。然后,费力的穿过崖边的灌木丛,慢慢地沿着绳索顺着滑腻的山崖倒着往崖壁滑下去。
崖下的水雾、瘴气使他看不清崖底,湿滑的崖壁几次使他悬荡在空中。
他慢慢稳住身体和心绪,将双脚轻踏在崖上。几次悬空使他摸到了窍门,脚用力要缓,顺势而动,太用力反而撑不住。
随着下行愈深,身下的濛濛雾霭更浓了。
忽然,“哗啦啦”一阵扑簌之声,吓了宁珂一跳!扑入眼帘的是一群黑乎乎个头很大的蝙蝠鱼贯飞出,他心中暗喜,有这么多蝙蝠必有大的山洞,不禁叫出声来“就是这里!”
等了一会,再不见有蝙蝠飞出,宁珂松放绳索扣环下到蝙蝠飞出的洞口平台上。
平台约有1平方米,几块石头整齐的码在洞的两旁,这就是爸爸地图上标示的“垒石茅庐洞”!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山林已成一片黑影,只有湛蓝色的天空还透着些许亮光,几颗稀疏的星星或明或暗散落在天空。
宁珂解开绳索并将其固定在石壁上。
然后,往洞口外面四处张望一下,发现洞口的上沿长满青苔、茅草的石壁上约莫刻有文字,仔细辨认是隶书体“辅汉洞天”四个字。
“辅汉”是谁?宁珂只知道天目山是道教的第三十四洞天,“辅汉洞天”却没有听说过。
折腾一天的宁珂此时十分狼狈,不仅疲乏、饥渴,身上也划了好几处口子,双手、膝盖都磨破渗出血来,汗一出来腌渍的刺疼。
好在他的皮肤很好,从小至大身上划破口子从不发炎,而且恢复的很快。
此时,他的人看起来模样糟糕不堪,可精神依然很亢奋,满脸的喜悦、激动。
他从背包里拿出手电筒,向黑漆漆的洞里照了几下。洞很深,并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他随即拿出点心、饮用水,转过脸面朝远山坐在洞门口吃喝起来。
夜色渐渐浓郁,天空呈现出深幽的墨蓝色,在这深山中尤为明净。
崖洞中释放出的湿冷气息浸在身上让他感到丝丝的冷意。山林空野处传来的涓细流水声和着夏虫烦人的颤鸣,似乎在相互泣诉着莫明的哀怨。
一种孤独、凄凉之感油然充填了他的心绪。
宁珂想起了母亲,唉!应该没有大问题,他到现在没回去,焦急肯定是有的。
他曾嘱咐隔壁的阿婆,若他没能及时的回来,有事就联系老舅。
隔壁的阿婆与他家相处的很好,有时宁珂也顺带帮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替自己照顾母亲还是放心的。
这次冒这么大的险,要是能有所收获便请个保姆照应母亲。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继续读书考大学?还是去送快递?或是到离家不远的一家跆拳道馆去作陪练?……
宁珂休息一会,整理一下背包,拿出手电筒小心的走进洞里。
洞口不大,只能容人弯腰进入,里面却渐渐宽大起来,像是一个不规则的大厅,洞中的石笋、石柱、钟乳石随处可见……右侧洞壁中能听闻到一股清脆的流水声,却找不到流水的来龙去脉。
再往前绕过一个粗大的石柱,洞壁渐渐窄狭起来,洞势缓缓向下,弯弯曲曲的通向看不到的尽头。
猛然间他发现洞厅左边的洞壁上有一个人工凿出的拱形门洞,拱门顶上还吊着一把剑。
这一发现让宁珂欣喜若狂!
他疾步如飞的向门洞奔去,脚下一滑,本能的叫了一声“哎呦”便跌趴在地上。
这一跤摔的很重,疼的他龇牙咧嘴,眼前直冒金花。
过了好一会,他才吃痛的爬坐起来。
他用右手揉揉疼的发麻的下巴,又摸摸左手痛的钻心的肘部,再摸摸刀割一样的膝盖……他唉叹了一声,忽然却“哈哈”地笑出声来,只是声音有些阴瘆。
他稳稳情绪,坐在湿漉漉的地上让身上的疼痛慢慢地游离。
周围黑乎乎的,手电早不知摔哪里去了。过了一会,他发现那个凿洞里面并不黑,似乎有柔弱的光线。
他忍住痛勉强站立起身来,挪到洞门口。他摸了一下石室门上的挂剑,感觉是玉质的,他没敢取下。他不知在哪本书上看过,有些招惹鬼祟污秽的房屋,在门口挂一把剑能辟邪、驱鬼。在这深山莫明就里的山洞,这把剑还是不动的好。
凿洞几乎呈四方形,足有三十平方。四壁的物什都能辨识,有一张圆石桌、几只圆石凳、甚至靠近一面洞壁处还有一张石床架子……
他抬头一看有数十道莹润柔和的光线,从洞顶泻下照亮了整个石室。他慢慢进入石室,感觉周围似乎变得越来越明亮了。
宁珂又笑了,这回是舒心的笑了。
地理老师介绍天目山时,曾说过天目山有许多矿藏,萤石就是其中的一种。宁珂没见过萤石,却听说过夜明珠,眼前洞顶发光的珠子无疑是夜明珠。
个个都有乒乓球大,他仔细一数整整三十四颗!
“哈哈……”
三十四颗夜明珠啊!
这就是天目山被称之为三十四洞天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