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火
字体: 16 + -

第六节 新朋旧友

    灯盏火(长篇小说连载)



    山茅



    



    第一部第一章



    第六节 新朋旧友



    



    燕子岩的罗家花园是罗姓家族的庄院,就是靠着燕子岩的山崖建起来的。庄园有四五十间房子,为躲避日机轰炸,江阳师范迁到这里。古明琚进校时,7个班各占一间房,剩下的就是男女生的集体宿舍,教师的单人宿舍,另外就是校长室、教导处、训育处、总务处、医疗室等办公室。还有厨房、饭堂等。



    在学校的三年间,古明琚结识的几个同学,后来成为她终生的好友。那时在江阳师范读书的学生,二十岁上下的人居多,青年人思想特别活跃,愿意接受各种新思想。而江阳师范是一所有新思想传统的学校。



    这所学校之所以能建立,实质上是清朝末期推行改革的结果,“戊戌变法”虽然失败,维新思想却已成燎原之势,清政府也只能顺势而为,废科举,兴学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实行新的教育体制和新的教育方针,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教育内容。这所学校始名“川南经纬学堂”,意思就是纵的方向要学习古代到现代的知识,横的方向要学习中国的及外国的知识,表明了建校之初就标榜开风气之先的理念。当然这些新思想只是相对于旧的而言,主导思想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一套。后来该校60周年校庆时,共产党的教育家吴玉章有“创始虽有伪,维新自有真”的评语。



    辛亥革命前,学校里就建立了“输新学社”等革命组织,鼓吹反清反帝,聚焦了一大批热血青年,后来这批学生很多人参加了“同盟会”,如黄方、黄复生、谢持、杨兆蓉等,都是当时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风云人物。后来有些人如吴玉章又成为共产党的知名人士。



    辛亥革命后,1916年到1920年期间,朱*德驻防江阳,曾兼任江阳师范监督,其时五四运动爆发,江阳师范的新思想日益趋浓。1921年至1923年期间,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恽代英到江阳师范,先后任教务主任、校长,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了第一个团支部。随后又成立了第一个党小组。恽代英虽然待的时间不长,为共产党在该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恽代英走后,肖楚女又到江阳师范任教,传播革命思想。刘*伯承组织江阳起义及后来在江阳驻防期间,也到江阳师范讲演,鼓励学生参加革命,支持北伐。



    远离城市,地处乡野的学校看似平静,实际上各种思想汹涌澎湃,三*民主义、法西斯主义、国家主义派、乡村建设派、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实业救国主义、教育救国主义都存在。各种党派、团体、同乡会组织更是五花八门,有复兴社、忠义救国会、学术研究会等种种组织。年青人的思想最容易受亲近人的影响,在学校时最容易受老师的影响,老师若是共产党,学生可能就跟共产党走了,老师若是国民党,学生就可能跟国民党走了。古明琚的好友辛寒枝正是如此。



    辛寒枝比古明琚大一岁,班级却高好几班,古明琚进校时,辛寒枝已是毕业班学生。辛寒枝的老师王秉成是江阳师范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辛寒枝深受王秉成影响,在校时就加入了共产党,在读书期间也主要是从事共产党的地下活动。



    1935年前,江阳师范每年招一班新生,到1936年后,江阳师范每期招一班新生。辛寒枝就是1936年入学的,那时的江阳师范校址已经由江阳城内的水井沟搬迁到大运路的盐局。1936年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内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在江阳师范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一些进步学生组成了“读书会”,1937年,共产党组织派王秉成到江阳师范开展活动,公开身份是教师,暗中的任务是要恢复江阳师范地下党组织,王秉成利用其在学校和学生中的影响,帮助将“读书会”改成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在校方作了登记,成为合法组织。“研究会”在校内广泛开展活动,创办会刊,组织学习时局形势,研讨中国社会问题,倡导学生关心天下事。辛寒枝深受王秉成的影响,先是加入了“民先会”,后来又加入了共产党,到1938年,辛寒枝已经成为江阳师范党组织的负责人。 



    没有多久,王秉成的活动引起国民党军统的注意,王秉成被国民党特务暗中抓走。下一步准备抓跟他一起搞活动的几个学生,其中就有辛寒枝,而辛寒枝还蒙在鼓里。



    古明琚的幺叔古北溟是城里的大商人,因为做生意的缘故,与江阳的三教九流都混得熟。他不清楚辛寒枝是不是共产党,但他晓得辛寒枝与古明琚是好朋友,因为古明琚带辛寒枝去古北溟家耍过,古北溟从摆谈中,看出辛寒枝思想比古明琚激进得多,而且对社会的了解也广泛得多,是当时那种进步学生类型的。所以对辛寒枝这个人有较深的印象,当他晓得要抓辛寒枝的这个消息后,悄悄告诉古明琚:



    “三女,你是新生,不惹人注意,赶快想法告诉辛寒枝,让她连夜跑。再晚就跑不脱喽。”



    一听幺叔这话,古明琚吓了一大跳,她也不晓得辛寒枝是不是共产党,但晓得辛寒枝在学校经常组织活动,肯定是被人盯上了。她赶紧拽着文秀青去找辛寒枝,她们一路走,一路摆龙门阵,从辛寒枝身边走过时,故意大声摆龙门阵:



    “听说王秉成老师被抓走了,说他是共产党,在学校不好好教书,成天蛊惑学生。”



    “现在不是国共合作,一起抗日吗?咋还抓人哟!”



    “听说是偷偷抓的。”



    辛寒枝看见古明琚装着不认识自己的样子,明白这是向她传递消息,立即就离开学校。



    辛寒枝离开江阳师范后,回到老家戎州工作,公开身份是当教师,暗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因为有人告发,她被捕入狱。在狱中辛寒枝并没有出卖同志,也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关了一年被家人保释出来。因为地下工作都是单线联系,跟她联系的那位同志牺牲了,她与组织的关系就中断了。这就算是脱党了,那时这种脱党行为是被看得很严重的,脱党意味着是变节甚至是叛变。也有人怀疑她就是叛变者,其理由就是为啥会被关一年后,还能放出来 。



    一直到几十年后,她的问题才得到解决,恢复了名誉,恢复了党籍,恢复了待遇。她在九十岁生日时,还对古明琚的儿子甘亦康说:“你母亲那年还救过我一命,要不是她想法告诉我,我可能早没命了。哪里还能等到把问题搞清楚这一天。哪里还能活到九十岁。”



    



    文秀青比古明琚小两岁,文、古两家是亲戚,家又离得很近,两个人从小就耍得好。上小学和初中时,文秀青比古明琚班级低两届,初中后,文秀青直接上了江阳师范,她在江阳师范读书时比古明琚高了三班。



    文秀青自幼聪明,在江阳师范读书时,学习特别好。文秀青的老师是三青团的一个头目,他喜欢文秀青的聪明好学,劝她参加三青团。给了她一份表格,让她填,还说你要是有要好的朋友,也可以劝她们一起加入。文秀青是一个酷爱学习,不过问政治的人,根本不晓得三青团是干啥子的,但认为老师是看得起自己,一定是件好事情,不会有错。她心很细,心想有这种好事不能忘了好朋友,于是又来约古明琚,邀她一同加入三青团。古明琚却说:



    “我不懂这些名堂,我不参加。”



    “我也不懂。老师说的,不会是坏事吧?”



    “我二姐跟我说过,社会上和学校里的党派、团体很多,也很复杂。各派都在拉拢年轻人。当学生的就应该好好念书,不要参加这个派那个帮的,离党派远点。”



    古明琚很钦佩她二姐,就把二姐告诫自己的话说给文秀青听。文秀青也认识古明琚的二姐,晓得她读过大学,又在外面见过世面,是一个有见识、有主意的人。听了古明琚的话,文秀青也犹豫起来,不晓得该咋个办好。参加吧,自己也搞不明白三青团是干啥的,不参加吧,伤了老师的面子不好交待。忐忑不安地问:



    “那,那我咋个跟老师交待?”



    “你要拉不下脸皮,就找借口往后拖嘛,拖一天是一天。说不定,哪天他烦了,就不找你了也说不定嘛。”



    “这……这样子好吗?”



    “不这样,那你说咋个办?先拖着再说嘛。”



    文秀青一想,这也是个没办法的办法。后来,有两次老师问到她时,她就说要考试了,全部心思放在复习上,顾不过来考虑,等考完试再说。凑巧,不久老师调走,这件事就算黄了。文秀青松了一口气,表也没有填,也就没有参加。



    庄咏娴也是古明琚认识的新朋友,两个人在一个班,她比古明琚小一岁。以后她们虽然没有在一个城市工作,却经常通信联系,保持了一生的友谊。



    古明琚在江阳师范读书期间,还有一个堂弟古明存、一个堂妹古明琪同校,都比她晚两班,是她幺叔古北溟的儿女。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