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千层塔
字体: 16 + -

第029回 课间促销

    第029回  课间促销



    



    上次说到李认真想多吃几碗面条来换得哲学老师的注意,但是,身上没有太多的余钱。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做个有心人,机会总是有的。这正是:



    哲学老师有高招,课堂期间打广告。



    面条里面有学问,恐无余钱但得饱。



    



    1992年,中国大地上吹出改革的强劲东风,也在影响那个时代的每个人。中国高校的老师,是一群特殊的知识分子,也看见了一丝丝亮光,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改变命运。这个时候,还有一本红极一时的书叫《废都》,开篇就这么一段顺口溜,“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作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类人来租赁,坐在家里拿利润。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六类人拿手术刀,腰里揣满红纸包。七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八类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个馋。九类人为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十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这大概是那个特定年代的时代记忆吧。总之,孙革新属于老九级别的人,不要说山珍海味认不全,就是每月的生活也是抠抠巴巴。



    作为一个高校的哲学老师,孙革新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大约二、三百元,而且老婆是第一批准下岗的职工,说是准下岗,每月领基本生活费50元,三年内自谋生路,可以待在家里不用上班。他仅靠工资的微薄收入,确实难以过上体面的生活。一些高校的老师正在积极响应时代的呼唤,有的老师在学校周围开了个书店,有的则开了个卡拉ok店,有的办起了足球班、吉它班,或者是考研辅导班。



    第一堂课结束了,孙革新老师立即奔向了他的“九号面馆”,从他的面馆里端出一盆热气腾腾的蒸红薯,二两粮票或者一角钱换一个,同学们哄地拥了上去,孙革新手忙脚乱,应付不过来,有的同学拿了红薯就走,饭票也就没给。李认真和刘小天刚好从这里路过,立即加入了人群,帮助他看好摊子。



    “同学们,我来给你们拿红薯,把饭票给这个同学!”李认真把红薯端到自己身边,用健硕的身体围住,谁有需要,他发一个红薯,刘小天收一张饭票,一物换一物,既避免了拥挤,又避免了有的同学白吃。很快,一大锅红薯销售得还剩一两个。刘小天把饭票和零钱如数交给了孙革新,孙老师硬要把剩下的红薯塞给他们每人一个。



    上课铃声响了,这一天孙革新老师特别高兴,讲起课来特别带劲,他也从中尝到了甜头,辛辛苦苦讲两节课的课时费补贴,还比不上一锅蒸红薯赚的钱多。他从课堂上的内容,讲到当前的形势,同时,鼓励同学们毕业后大胆实践。



    “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第一批有胆识的人富了起来,有的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今天,我们面临着第二次改革的机遇,希望同学们紧紧抓住机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希望你们将来都成为百万富翁……”这些话既是给他自己鼓劲,也让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心里有一些骚动和狂热。尤其是对于李认真来说,他多么希望有这么一种机会能够改变自己,让他走出这个贫穷的境地。



    最后一节课的铃声响了,孙革新不忘再打一次广告。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