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邪魔之养匙人
字体: 16 + -

第14章 一问佛

    一个驴友感觉天云很古怪,便问,“你是来住山隐居的吧?”

    天云点头说,“差不多。”

    “哦,这可不能闹着玩!年纪轻轻有什么想不开的,你说出来我们或许能帮上忙。”

    天云可不是那种喜欢把伤口展示出来博取同情的人,苦笑道,“我想寻访隐居的高人。”

    一个驴友专注的看着他说完,笑了,拍了拍他膝盖道,“呵呵,世外高人?我看你要失望了。我们在山里转了十几天,隐居的见过不少,学佛的修道的看破红尘的都有,好家伙,一个个都饿的面黄饥瘦,没一个像高人。高人或许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

    “能告诉我你们见过的隐士都在哪吗?”

    “喏!后面那个山凹就有个尼姑。顺着我们开出的路不难找。”

    短暂交谈后,告别上路。斧头锹砍出的标记很显眼,只要细心点,不难追踪。半下午的时候终于在半山凹里看到一个草棚。

    山里的石头砌成墙,木头枯草搭成顶,随便几块木板拼成一扇门,看着倒也严实。

    “有人吗?”天云喊了声没人应,抬手一敲,门就开了。小房里杂乱不堪,空无一人。

    他也不敢进去,转身四面寻视。见不远处草丛一晃,一个灰袍光头的尼姑就站了起来,她没想到会有人,正泰然的提起裤子又放下僧袍。明显是刚刚方便过。

    天云尴尬的又一头钻进了树林,等了片刻才返身回来,刚好和尼姑走了个对面。

    走近观看,女僧人并不老,四十多岁,只是生活艰辛,面容有些灰败。

    “啊弥陀佛,你好。”

    “啊弥陀佛!”女僧人眼中有惊讶,也有一丝防备。

    “打扰了,能聊一聊吗?”

    “可以。”女僧点头,在门前空地上的一块草垫上盘腿坐下。

    “您山里住几年了?”

    “五年了吧。”

    天云随便找几个话题开头,顺便打探一下对方虚实,然后在僧人旁边坐了下来,他的行囊实在太重,站着太累。

    “您打算一直在山里住下去吗?”

    “也不一定。进山时发下宏愿,不开悟不出山。”

    天云心里嘀咕,这女僧人连个悟都开不了,肯定不是高人。好奇道,“开悟很难吗?”

    女僧人无奈道,“当然了,你不懂佛法不理解。”

    “您能跟我讲一讲什么叫开悟吗。”

    女僧人像是感冒了,鼻角有湿痕,她吸了一下说,“这个说不清的,就是豁然开朗的那种感觉。每次读佛经都会有感悟,但离真正开悟还很远。”

    天云想起一句佛经名句,卖弄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生如梦啊!”

    女僧人苦笑,“你也看过佛经,与佛有缘呢。那我问你,什么是人生如梦?”

    天云说,“人生就像一场梦,一切都会像梦一样消散。”

    女僧人吸了下鼻涕,笑道,“你用梦做比喻,说明你从梦里出来了,还没从人生里出来。给你讲个故事吧。说有个人一出生就是植物人,一生都醒不过来,只能活在梦里。他一直觉得梦里见到的就是真的,是人生。”

    这个故事不禁让天云沉思起来,片刻道,“梦是一个圈。爱情是一个圈。亲情是一个圈。人一生从小到大,是无数个圈。小时候觉得生活是童话,等长大一些看破了,那个童话世界就没了。又进入另一个圈。”

    女僧人震惊道,“你说的很有道理,悟的很快呢。你有慧根,我送你几本经书吧。”

    天云问,“学佛能去病长生吗?”

    女僧人认真道,“能啊,不生不灭,永登极乐世界。而且学佛不用拜师,因为佛经是佛留下的,是最好的老师。学佛就在一个悟字。”

    天云心中暗想,这女僧人有些迷信,恐怕永远达不到所谓得道高僧的境界,迷信与虔诚是两回事。就算她说的不假,但她五年还没开悟,就算悟了也只是个思想境界。自己可没那么多时间去浪费,五年后棺材板都凉了。至于那个子虚乌有的极乐世界,世上僧人千万,却无人能证实它的存在,天云更不会信。

    又聊了一会儿,看看天色将晚,天云道,“敢问师傅,我能借宿一晚吗?”

    女僧人为难道,“床只够睡一个人,要不你睡……地上吧。”

    天云不敢推辞,马上道,“好嘞!我去张罗晚饭。”

    天黑下来,篝火亮了起来。

    晚饭是馒头、稀饭、咸菜。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吃这些。但女僧人像是看到了美味佳肴,一口气吃了四五个大馒头。天云担心道,“不是怕师傅吃,馒头在肚里会发胀,吃多了会把肠胃撑爆的。”

    女僧人用手擦了下嘴,“不怕你笑话,我已经很多天没好好吃过饭了。”

    天云惊讶道,“那平时就这么饿着?师傅在山里住了五年是怎么过来的?”

    “住山修行,没有纷扰,心平静,能安心参禅做功课。唯一的坏处就是食物奇缺。虽然常有居士会送些食物上来,但山路难走,拿不多。大部分还要留下来过冬。平时都是吃些松针、草药、野菜,一天只吃一顿饭。”

    “这……身体能受的了吗?”

    “出家人,生死早已看淡。”

    天云叹了口气,对女僧人肃然起敬。

    今夜月圆,山凹里却黑的吓人,奇怪的叫声不绝,远处的树丛里还不时传来响动,仿佛有什么动物经过。女僧人似乎习以为常,表情很坦然。

    “夜里一个人不怕吗?”

    “怕啊,怎么不怕!我总是白天休息,夜里念经。你不知道,我把那经文一念,什么都不想了,什么动静都没了。经文是佛写下的,念经的时候佛就跟你在一起。什么妖魔鬼怪豺狼虎豹都不敢近身了。”

    天云凝眉。

    一心向佛,佛在哪里?在心中吧!

    一心开悟,悟在哪里?还在心中!

    一心诵经,经在哪里?还在心中!

    佛法无私,经传天下,谁都可以悟,佛教因此昌盛。

    这是天云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佛教的看法。佛不藏私,天下的经书就那些,但就算读到大彻大悟,也还是个心理境界。天云的目的是治病,看来佛经是帮不上忙了。

    这一夜,天云睡不着。被诵经声吵的厉害,女僧人披着破被子在床上诵经,久诵成咒,语速惊人,根本听不清诵了些什么。

    天云听着,感觉像一堆苍蝇在耳边飞。实在睡不着,便取出《日月神光转生经》,这经书白天观想日神,夜晚观想月神,日夜各有法门。

    《山海经》载,天神帝俊,娶二妻,一为羲和,生十日,为日神。一为常羲,生十二月,为月神。

    天云看着灵感道人的手绘图,免不了暗赞一翻,“又一个美女,古代的美女都挺能生的么!”其实十二月是代表十二个月份,画在图上也都是圆缺不同。

    天云慢慢收心,照着图画坐定,一手拳,一手掌,以掌捏拳,形成一个中空的月牙形。这与白天的手势不同,白天是两手对拱,形成一个圆形,取太阳之意。其它都一样,观想入静,渐入冥冥忘我之中。

    他打坐入深。女僧人却是渐渐禁声,张大了嘴。

    六日早更。求评论,收藏!

    (本章完)